眼看好好的祠堂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村长没好气的喝道:

    “吵吵什么!你们这帮人啊,真是一点耐烦心都没有,就这还想着捡走这天大的好处?”

    众人这才稍微安静一会儿,小声嘟囔:“那您倒是快说啊,到底是什么天大的好处?为啥能减免学费?是啥的学费?”

    村长把文书往桌上一拍,得,刚刚的文书全白念了。

    哦,也不对,倒是把最关键的那句听了进去。

    村长不再对这帮泥腿子抱有什么期望,抬手喝令众人肃静,这才重新开口道:

    “朝廷颁布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以后咱们这些泥腿子也能把娃送去上学了!”

    此话一出,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祠堂顿时炸开了锅!

    秦瑶一直在等村长说出关键信息,结果耳边又吵吵起来,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蚊子。

    抬眼一看村长,老人家眉头比她皱得还深,这种想说又被堵着说不出的感觉,太他爹的操蛋!

    秦瑶决定帮老村长一把,气沉丹田,原地一声吼:

    “都给我闭嘴!村长没说完话之前谁再打岔我就把他扔出去!不信的就试试!”

    她这一声吼,堪比大喇叭调到最高音量直接在耳边播放的威力,原先还吵闹的村民们瞬间感觉自己灵魂出窍,人都要震没了。

    霎时间,祠堂内安静得连呼吸声都听不见。

    村长深呼出一口郁气,感激的冲秦瑶那轻轻颔首,这下浑身都通畅,终于可以把话一口气说完。

    朝廷颁布了新诏令,从今日开始,盛国开始实行两年免费教育。

    凡是年满六岁,在十二岁以下,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通过考核后,都可以进入最近的学堂,免费进学两年。

    学费由朝廷统一拨款,学生只需自备笔墨纸砚,交纳书籍费用。

    诏令一出,举国哗然,风暴已经在京城席卷过了。

    如今传到各县各村镇来,讨论度仍然不减。

    刘家村这次是真的炸开了锅,家里有男孩的人家,又欢喜又忧愁。

    欢喜的是自家孩子居然也能去上学,忧愁的是朝廷只减免学费,还需自费其他费用。

    这一笔钱,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负担。

    还有就是那个入学考核,到底怎么考?收几人?

    他们这些人祖祖辈辈都没读过书识过字,家里的孩子泥地里滚大的,能通过考核?

    狂喜过后,冷静下来的村民们,大多打起了退堂鼓。

    “才两年,那两年之后呢?”

    “两年能学到啥?后面还不是要继续回来种地?那读这两年有啥用?”

    “就是!读个两年出来,还跟原来一样,不能吃不能喝的,半大的小子留在家里还能干点活呢。”

    “算了算了,书籍费也不是咱这样的人家耗得起的,一看就不是为咱们这些人下的诏令。”

    “.”

    村民们纷纷散去,没一会儿祠堂里的人就都走得差不多了。

    只剩下秦瑶和两三户的家长代表还留在那,几人对视一眼,继续向村长询问具体情况。

    “咱们村是去哪家书院?”

    “考核考什么?”

    “每家每户人头有限制吗?”

    这么好的诏令得到应有的重视,村长心中甚慰,耐心解释道:

    “说来也是运气好,金石镇上的丁家族学刚修好,咱们村离那最近,娃娃们就都到丁家族学就学。”

    “每家每户的人头倒是没有限制,只要符合年龄条件即可。”

    “就是这个考核,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考,诏令刚到咱们开阳县,我也是刚接到的消息,不过丁氏族学过两日就要入学了,你们可得抓紧咯!”

    怕他们不上心,村长又反复叮嘱了好几遍,管它能不能通过,先把娃领过去再说,万一被选上了呢?

    别小看了这两年上的学,两年时间,能完成基础的启蒙了。

    家里孩子有没有读书的天分,两年之后就能看出来。

    倘若真是个读书的料子,咬咬牙继续供,好处只会多不会少。

    要是不是读书的料子,两年的基础在,能识字会算数,到镇上或是县里当个账房管事什么的,也足够养家糊口,比在地里刨食,看天吃饭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从县里接到这个诏令时,村长就觉得肯定是自家刘氏祖坟冒青烟了,要不然怎能盼来这样的好政令?

    总之就是一句话,“你管它这么多,先领着家里的男娃们去丁家族学试试!”

    “左右也是咱们得了好处,绝对吃不了亏!”

    看留下来这几个都还犹犹豫豫的,村长都替他们着急。

    秦瑶突兀的笑出声来,“村长,我明天就带孩子们去!”

    说着,在几人诧异的目光下,大步走出祠堂,低头对还没搞清楚状况的四娘高声道:

    “刘平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悠闲小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悠闲小神并收藏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