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ai和无人化是绝对的趋势,在物联网和5g技术下的无人驾驶将成为主流,极大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事故发生。”

    国家会议中心内,陈均正在发布会现场侃侃而谈。

    显然这是新安汽车召开的发布会,凡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友商都得到了邀请,也愿意来捧场。

    因为这一场发布会的内容不是新品,不是换代的新车,主题是芯片。

    汽车厂家发布芯片?

    “遇见x,遇见未来!”

    陈均再次念出本场发布会的宣传语,然后从胸口掏出一块比手掌略小的方形芯片。

    林炬下决心要推开ai化和无人化,便直接在系统最开始给的最强芯片x基础上,仅阉割部分功能搞出来了用于无人驾驶的主力芯片x。

    x芯片依然采用14nm碳化硅晶圆工艺,阉割掉多处理器并行计算功能、部分浮点计算精度等,但总体而言依然是仅次于x的最强ai芯片,原生支持强ai计算。

    陈均高举起的这块芯片立刻引起了下面的目光集中,不过实际上他手里这块是x,基地工程师飞线屏蔽了一些模块供演示用。

    真正原生的x才交给华芯国际,起码三四个月以后才拿得到第一批成品。

    “x将采用全新的碳化硅晶圆,全新的14nm节能工艺,如果换算为传统的车载芯片算力,将有高达5600tops算力!”

    话音刚落,就听到了前排传来的不断咳嗽声。

    几家新势力大厂的参会人员整齐一致地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差点没背过气去。

    现在新势力与智驾也还在发育期,专用的车载智能芯片并不多,算力概念也才流行不久。

    常用的单位是tops,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10^12)操作,目前l2级辅助驾驶规定的算力也就60tops以下,l3无人驾驶也就100tops。

    当然这还是传统二进制芯片的划分体系,三进制芯片在ai计算方面相当bug,且算力也不能完全体现智能化水平,但换算的5600tops算力还是太夸张了些。

    换而言之,就是现在主流水平的几百倍?

    传统车企反应倒是没那么强烈,但也感觉好像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陈均说完特意观察着下面友商的反应,感觉并未达到自己的预期。

    林炬对于铺开无人驾驶的技术要求是要和原生x搭配sc09的效果相当,后两者单纯用于无人驾驶浪费太多,现在新远的工程师正疯狂删减不需要的架构。

    这个级别的无人驾驶水准已经超过人类,前一周他们把x和sc09移植到新安一辆测试的纯电轿跑上,和请来的多名赛车手进行比赛,最后x以12比4的优势完胜,一点不浪费的榨干了车体的所有性能。

    复杂路况的表现也好得惊人,在模拟超大车流量堵车环境中,还未删减完全的ai居然学会了主动加塞和压线行驶,硬是以最灵活的姿态冲出拥堵区。

    于是他就得到了林炬的死命令,2019年内开始铺开无人驾驶,2020年结束时至少投入10万辆无人网约车……

    所以才会有现在就发布芯片,为几个月以后的无人网约车项目预热,同时也是造势。

    在介绍完x后,就到了提问答疑环节。

    某新势力厂家的副执行总裁拿到话筒噌的一下站起来:

    “陈总,x采用了14nm工艺,据我所知国内还没有碳化硅芯片的28nm以下成熟制程。”

    “你的消息落后了,黄河半导体正在研制新一代euv光刻机,14nm碳化硅生产线今年年底就将投产,据我所知国产芯片正在经历飞一般的进步。”

    陈均回答的时候想起了前几天去基地时看到的景象,在基地从魔都微电买到193nm光源duv光刻机以及其他配套机器专利授权后,直接狂烧两百亿搞定了最高支持10nm工艺的euv光刻机,已经进入了零部件试制阶段。

    以前基地还需要从其他厂家购买光学组件,但在开展激光项目后自己也建立了一套小而精的光学生产线,同样也是国内最先进,能够提供需要的高精度零件。

    黄河半导体正在与一家小型芯片代工厂进行并购谈判,计划将未来的14nm碳化硅生产线安置在那里。

    现在唯一遇到的困难只有晶圆问题,大尺寸的碳化硅晶圆国内产能还没上来,会导致成本偏高,但也仅此而已。

    陈均的话让其他人无法反驳,黄河半导体在印象中也是一贯的不按常理出牌,还真不好说。

    “下一位。”

    这一次站起来的是鸿盟智行的参会人员,这个世界线的华为在造车方面同样分为了好几派。

    看起来像是一个近中年的工程师,他精准的抓住了敏感点:

    “陈总,我们国内似乎还并未对全自动驾驶出台完善规定,现在推行无人驾驶是否会有法律和伦理上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红酒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酒花并收藏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