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远处魏国的海岸线,赵云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

    原本还能联系上的北海、东莱士族,也主动和他们断了联系,有几个将青州情势悉数告知。

    赵云心中明白,如今,已经是事不可为了。

    继续坚持下去,只会让舰队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文聘,你看我们该怎么办?”赵云沉声问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文聘闻言,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赵云将军,我看我们还是北上辽东郡吧。我已经接到幽州东方面的消息,公孙渊叛魏,负责守卫幽州的杨祚并不忠心。此刻北上,或许可以有谋夺幽州的契机。”

    赵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色。

    一旦能够收复幽州,那么魏国的北方防线便将被彻底打破。

    届时,并州、幽州都将落入汉国之手,魏国便只剩下青州、冀州、兖州、豫州、司隶、徐州六州之地,而且被汉国团团围住,失去了战马供应,离败亡便不远了。

    想到这里,赵云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转身望向身后的舰队,高声喊道:“北上幽州,兴复汉室!”

    舰队在赵云的带领下,调转船头,向北辽东郡驶去。

    海面上,波涛汹涌,舰队在风浪中艰难前行。

    然而,士兵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坚定的神色,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是收复失地,为汉国开疆拓土。

    毕竟

    大汉军中,军功是真的能够封妻荫子的。

    为此,拼上性命又何妨?

    在舰队的最前方,赵云站在船头,任由海风吹拂着他的长发。

    他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豪情壮志。

    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强大的魏国,恢复汉国的辉煌。

    平定青州未久,曹真正忙于整肃军纪,安抚民心,洛阳方面的嘉奖令便如影随形般而至。

    这份来自洛阳,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肯定,更是对他接下来任务的预示。

    嘉奖令还没拿热乎,新的军令便如寒风中的利箭,直刺曹真的心房——幽州公孙渊叛魏,代郡岌岌可危,皇帝命他即刻北上平叛。

    曹真站在青州府的议事厅内,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眉头紧锁。

    大军刚刚经历过一场恶战,休整还未满一个月,如今又要在隆冬之日北上,这无疑是对士兵们意志和体力的极大考验。

    若强行北上,军中恐有哗变之虞。

    然而,军令如山,不容违抗。

    沉思片刻后,曹真决定采取分兵策略。

    他挑选出精锐万人,亲自率领先行北上,其余三万人马则留在青州继续休整半个月,待体力恢复后再行北上。

    至于从徐州征调的兵卒,则留在青徐海岸守卫,以防汉军水师趁机登陆。

    雪地行军,艰难异常。

    曹真身披厚重的铠甲,手持长枪,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很快就将他们的身影淹没。

    寒风如刀,割得人脸生疼,但曹真却仿佛毫无所觉,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风雪,看到远方的战场。

    行军一个月,曹真终于赶到了涿县。

    这里的天气比青州更加寒冷,但曹真却无暇顾及这些。

    他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议军情,随着一份份情报的传来,他的脸色也愈发难看。

    并州危急,幽州糜烂,赵云所率的汉军在青州败退之后,并没有回到扬州,反而是北上辽东,与公孙渊合流。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面对公孙渊的叛军,还要应对汉军的威胁。

    平定幽州的难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然而,曹真却丝毫不惧。

    战争从来都不是靠蛮力取胜的。

    在青州,他已经深刻体会到士族之力的重要性。

    于是,他一面整军备战,等待后续兵卒的到来,一面则在幽州散播消息,争取幽州士族的支持。

    曹真亲自拜访了幽州的几位大士族,他们的府邸巍峨壮观,与外面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曹真身着铁甲,踏入府邸的大门,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士族们见到曹真,纷纷起身相迎,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敬畏也有好奇。

    “曹将军,您此行前来,所为何事?”一位年长的士族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小觑的气势。

    曹真微微一笑,说道:“我此行前来,是为了平定公孙渊的叛乱,同时也是为了寻求诸位的支持。我知道,幽州的稳定离不开诸位的努力,而诸位的荣华富贵,也离不开幽州的稳定。如今,公孙渊叛乱,汉军入侵,幽州危在旦夕。我希望诸位能够助我大魏,平定幽州。”

    士族们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蜀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雨落未敢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落未敢愁并收藏蜀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