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两度监国,李承乾也算是开启了太子监国的先例。

    只是当这些消息传进李让耳朵里的时候,李让却是罕见的沉默了很久。

    作为穿越者,李让很清楚长孙皇后去世的原因。

    长孙之死,根本不是因为什么风寒,也不是因为太上皇之死导致的忧思过度。

    她就是纯粹的孩子生多了,再加上本身的心脏不好,透支了太多生命。

    一个心脏病患者,短短十几年时间生了三男四女,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生。

    偏偏李世民明知长孙心脏不好,还要一次又一次的与她生孩子,生怕长孙不能早死似的。

    不过,李让一个外人,也实在不好多置喙什么,所以他也只能假装什么不知道。

    而且李让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碌,他不可能将太多的时间花在李世民的家事上。

    他不是医生,就算知道长孙的病因,他也没办法挽救。

    先天性心脏病,别说在大唐这样的科技还未萌芽的封建社会,就算是放在医学发达的后世,也同样难以治疗。

    更别说长孙的身体已经完全被透支,哪怕他能给长孙换个心脏,长孙也注定活不了多久。

    自我催眠了一番之后,李让很快将此事抛之脑后,转而将所有的心思全都投入了几个小家伙的教育和百川大学的教学之中。

    至于留在侯府学习的纨绔们,几个皇子早在长孙生病的消息传出的时候,便已经回去皇宫。

    而剩下的高岐高政等人,李让也给他们放了长假。

    不知不觉,贞观十年来了。

    去年的大雪,终究还是没有对大唐造成伤害。

    贞观十年开春,整个大唐便又陷入了紧锣密鼓的忙碌之中。

    长孙皇后病重,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让人有些惋惜的谈资。

    他们的首要之事,还是抢种粮种,以期今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春风和煦的季节,本该是生机勃勃万物竞发。

    偏偏这个时候,长安再度传出了长孙皇后病情加重的消息。

    李世民这位被百姓们赞誉有加的帝王,也在这个春天失去了方寸。

    不仅诏令天下医者,有能医治皇后者赏爵赏官,更是亲自出宫去往终南山寻找孙思邈孙神医进宫为长孙皇后治病。

    可惜,即便是孙思邈这位神医出手,但长孙皇后根基已毁,同样是无力回天。

    孙思邈在皇宫住了三个月,每日里药物和针灸为长孙皇后续命。

    可人死乃是天定。

    即便孙思邈联合医学院和太医院一众神医想尽各种办法,也只延长了长孙皇后三个月的寿命。

    贞观十年六月,后崩于太极宫立政殿,享年三十六岁,是夜,帝恸哭,一夜不绝。

    一代贤后,就此落幕。

    去年太上皇驾崩,今年长孙皇后逝世。

    礼部,宗正寺的官员忙得脚不沾地,李世民悲痛不已,将国政全都托付给了太子李承乾。

    太子李承乾同样悲痛万分,无法有效处理国政,只得将军国大事一应交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二位国相之手。

    两位国相也无愧宰相之名,在皇帝与太子处理皇后后事这段时间,将大唐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

    李让依旧不怎么在人前露面,只是按照礼仪,每日定时定点去吊唁长孙皇后。

    又是小半年的折腾,长孙皇后的棺椁终于不负众望的葬进了昭陵。

    葬完发妻的李世民悲痛不已,久久不能处理国事。

    他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

    还在宫中建起了一座高台层观,以便自己登台远望昭陵。

    当然,这些消息,李让也是听人说的。

    具体有没有建立高台,他也不太清楚,因为李世民自长孙去世之后,已经许久未曾在朝臣面前露过面了。

    就算是召开朝会,大多数时候也是由太子主持。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了贞观十一年,实在看不下去的魏徵跑进皇宫里,指着李世民的鼻子大骂了一顿。

    被骂得下不来台的李世民,终于走出了悲伤,开始重新处理国事。

    当然,这些都和李让没有什么关系。

    自从前年松州之战结束之后,他回到长安便一直处于闲赋的状态。

    他知道李世民的用意,自然也不会上赶着去李世民面前显示什么存在感。

    反正每日除了教导三个孩子之外,无非就是去书院给纨绔们教授一下新学问。

    最多也就是和崔慎还有颜师古一块讨论一下全民教育的事情。

    一晃眼,时间便已经到了贞观十一年的五月初十。

    今日,是小平安三周岁的生日。

    为了给小平安过这个生日,李让早早的就起来开始给她准备生日蛋糕。

    厨房里,李让腰间系着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初唐小闲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子率以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子率以正并收藏初唐小闲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