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应松跟宁德股份这边谈了半个小时,他已经把自己的身份亮明了。

    不过对方的态度还是很一致,那就是不缺钱。

    并且只要他们想要,有的是资金愿意进来。

    况且他们IPo就准备募资五十多亿。

    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姚应松才正式扯点别的话题。

    “曾总,宁德股份是一家好公司,不过也并不是全能的。据我所知,最近碳酸锂价格下跌,您公司好几家供应商的经济链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风险,您也要考虑进去。”

    对方说道:“其余公司的风险,我们为什么要考虑?他们出事了,我们换一家公司就是了。”

    “那样前期品控不是不好把握吗?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是买方市场,可一旦局势出现变故,成了卖方市场……”

    说白了,现在碳酸锂的各个种类行情不好,宁德股份可以随意更换供应商,是他们主导的一切。

    但也不代表宁德股份完全没有竞争对手了,一旦市场出现变故,还是有几率出现问题的。

    对方没有说话,而姚应松继续说道:“正好,擎天资本有意布局碳酸锂产业,并且已经初步达成了意向,将来可以平稳的为贵公司供应原材料,保证贵公司不会在市场竞争中遭受损失,始终保持着最强竞争力。

    不仅如此,擎天资本也是当前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几家公募基金,我们李总虽然年轻,但还是逆行情做出了超收益预期。他完全有能力在二级市场为任何公司的股票保驾护航。只要李总入股的公司,都会成为金融市场的风向标。

    比如宋氏股份,李总仅仅持有五个点,已经让宋氏股份股价最高翻了两倍,即便到现在,也还是翻倍行情。”

    上市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钱?

    谁不想拿一两个点的股份,套现几十亿出来,用来改善生活呢?

    毕竟守着工资一年即便分红几千万,对于真正的富人来说,还是差了点。

    姚应松继续说道:“曾总,和擎天资本合作,是三赢的局面。”

    宁德股份的曾总也已经五十岁了,疑惑道:“三赢?刚刚你们只说了两个方面吧?而且这两个方面,对我们来说都有别的解决办法。”

    姚应松笑了笑,拿出一份报表,递给了对方。

    “我说的第三个方面,就在这份报表里面。不过只能给曾总看,看完了希望曾总能够帮忙保密。”

    曾总不相信还能有什么东西能说服他。

    于是就拿过来看了一眼。

    没什么复杂的东西,主要就是写了一下擎天资本今年的营收。

    只是看见数字之后,曾总脸色变了。

    两百多亿?

    全国有几家公募能营收两百多亿的?

    金融行业,利润率高,他可以理解。

    但盈利两百多亿,支出成本才两千多万?这科学吗?

    当然,最主要的营收是QdII基金,也就是来自海外。

    整整一百七十亿。

    擎天资本什么时候有海外项目了?

    他正准备询问姚应松的时候,突然间发现,自己拿起那份报表之后,在报表下面还有一张身份牌。

    普普通通的身份牌,上面是姚应松的个人信息。

    不过这个身份牌的名头实在是有点大。

    国家大基金。

    曾总本来有意向跟海外资本合作的,毕竟在A股里面,北向资金一直是风向标。

    哪家公司上市不是为了钱?他也不例外。

    稳住股价,是重中之重,拉升股价,是终极目标。

    此时看见姚应松的身份牌,再联想到他之前说自己是擎天资本的总经理,两个很违和的身份放在一块,突然间就变得有意思了起来。

    他挥手支开了旁边的秘书,等了一会才开口问道:“擎天资本跟国家大基金有合作?”

    姚应松笑着说道:“曾总,这件事暂时是保密的,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公开了。”

    姚应松必须要扯虎皮做大衣,不然根本不可能说服对方。

    所谓的保密,只是没传播开而已,大家有意低调处理这件事。

    实际上就算公开了也没什么。

    曾总思考了起来。

    如果是真的,确实跟姚应松说的那样,三赢。

    无论是以后定增还是减持,都有人给他兜底了。

    在资本市场,宁德股份几乎不再惧怕什么。

    大概五六分钟后,他问道:“那贵公司准备要多少份额?”

    姚应松认真的说道:“不低于15%”

    李远给的目标是10%,他给自己留了一点谈判的余地。

    刚说完,曾总那边就严词拒绝道:“这不可能!”

    他IPo就只舍得拿出10%……然后主板那边要求最低拿出20%,目前还没谈拢呢。

    大概率要去创业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是她们倒贴的,我其实都不满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捞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捞黑并收藏是她们倒贴的,我其实都不满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