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公主半蹲着身子,左手握剑,右手持纱,一双杏眼怒目而视,一张脸庞距离俱酒不过尺余的距离。

    战国,俱酒还没见过这么辣、这么飒、这么猛的女子!

    “断发”,是真的。

    与中原女子繁复而高耸的发髻不同,透过粗布的包头,采采公主泄出几绺清爽的短发。随着她的动作,每一根、每一丝都像小精灵一样在动态地弹跳着。

    要知道在战国,男人都不理发,所以见到短发的女生,还是相当惊奇的。

    “文身”,也是真的。

    在左侧的颈部文着一只墨色的蝴蝶,翅膀之间还可见镂空的纹理,随着采采公主的呼吸而微微起伏,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翩翩起舞一般。

    “雕题”,有,但不是真的。

    雕题,就是额头刺青。但俱酒面前的采采公主,只是戴着一块绣着黑色花纹的抹额。

    “黑齿”,没有,真没有!人家采采公主咬牙切齿的样子,展现在俱酒面前的,真真是齿若编贝、牙排碎玉。

    俱酒在心里发问,为什么是这种情况?难不成又被史书耍了不成?

    其实,诸侯国的服饰、习俗之所以不同,并不是有意为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方便生产生活。

    吴越之地,高温潮湿,水乡泽国,林木茂密,蛇虫繁多,先民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先民为了生产、生活方便,便将头发剪短,节省了梳理头发的时间,干起活来更加利索。

    短发也有利于格斗与战争,能够有效避免被敌军所执。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后世各国的军队,都以短发甚至光头为发型标准。

    至于文身,最初是为了避免蛇虫的攻击,后来才慢慢地衍生出审美意义,升华成图腾象征。

    雕题,本身也是文身的一种,只是重点突出文身的位置,专指额部。雕题本身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久而久之,人们便简化了这种习俗,以同样描绘着图案花纹的抹额所代替。

    而且雕题这种习俗,是吴国的习俗,并不是越国的传统习俗,采采公主没有雕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黑齿,经常与雕题并列,用以描述中原周边蛮夷的习俗。

    黑齿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是用染料染黑牙齿,或者说南方多吃槟榔,导致牙齿变黑。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俱酒最担心的满嘴黑牙的黑妹。

    另一种说“黑齿”其实是“交趾”的变音或者讹误。《礼记·王制》中记载:“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交趾,这里不是指南方那个地名,而是指一种坐姿。究竟“交趾”是怎样一种坐姿已不得而知,理解这个词汇,要与中原地区的“跪姿”对照比较着看。

    因为中原人都穿着开裆裤,必须保持十分严谨的跪坐姿势,才不会走光。

    而四夷民族则是“胡服”,不用担心走光,故而坐的时候可能大大咧咧,看上去不那么雅观,从而遭到中原人士的鄙视,称之为“黑齿交趾”。

    总之,不管是哪种原因,越国的采采公主,完全没有俱酒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反而从一脸愤怒之中透露出不俗的英武之气。

    采采公主目光犀利如刀,怒气汹涌似山:“闻言汉侯颇喜美色,今日请开尊目,采采果丑女乎?”

    俱酒定了定神,目光瞟了一眼躲在院外的申不害,心中暗道:肯定是你这家伙在中间使的坏,待会儿看朕怎么收拾你!

    转而将目光收回,一脸正义凛然地对着采采公主道:“公主固为国色天姿,朕亦非好色之君。”

    采采公主将面纱戴上,将一张盖世容颜又遮挡了回去。她将剑交回右手:“既如此,当日汉侯与父王在大禹陵前之盟,会稽山巅之誓,尚有用哉?”

    俱酒正色道:“朕与越王,歃血为盟,鬼神冥冥,安敢废哉?”

    采采公主道:“既如此,越今有难,请汉侯践盟,扶助王侄回国继位,亦为父王之死讨回公道。”

    俱酒抬起手,轻轻地弹了一下采采公主的剑,发出“叮”的一声响来:“公主,盖闻有求于人,甘辞重币,屈尊就卑,安得用剑哉?”

    采采公主也毫不示弱:“亦闻汉侯驾前有重臣吴起,惇信明义,与人有约,不食而待。汉臣尚且言而有信,其君宁不如臣哉?”

    俱酒忍不住心中暗暗喝一声彩,这位公主不仅性格又辣又飒,行事风格果断,而且辩口利舌,喙长三尺。

    拿吴起守信的例子来反驳俱酒,论点很准 ,论据充分,逻辑清楚,条理清晰,尤其最后再来一个反问,啧啧,简直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俱酒已经稍稍改变了主意,有心插手越国事务了。毕竟趁乱插手,这是诸侯一贯的操作。何况人家越国都求到这个份上了?何况这事儿自己也是有利可图的?

    但俱酒作为一国诸侯,被人就这么拿剑逼着认输,传出去名声太特么臭了,朕也是要面子的人好不好?

    俱酒冷哼一声:“朕固可践行与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封少水并收藏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