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西河郡·阴晋城。

    吴起一脸不屑,满不在乎地看着摆在面前的一轴竹卷。这是赵侯章的亲笔之札,君主专用紫金泥封,赵国专属徵章,赫然在目。

    吴起此人,用兵如神,但有三个性格缺陷。

    一是不讲政治。比如和田文争相,谁来担任一国之相是君权范围,面对这个相当敏感的政治问题,吴起竟然能干出“争相”这种事来,令人瞠目结舌。

    再比如冲撞君主。魏侯击泛舟大河,也就是看见山河壮丽,忍不住赞叹了几句。现在人旅游出去,哪个看到壮丽景色不“哇塞 ”两声?

    结果吴起给魏击上了一堂“在德不在险”的思想政治课,还拿桀、纣两位亡国之君拿来做比喻,估计魏击当时脸都绿了。

    这就好比你们单位领导顺嘴说了一声:最近手头紧啊。然后你就凑上前去给他上了一场廉政课,并且举了个例子说张青山、刘子善可都被毙了。估计你的领导都不如魏武侯,还能说个“善”字。

    关于这一点,司马迁老先生都看不下去了,他以“太史公言”的口气评价吴起道:“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再比如此前和魏侯争论魏国的军事战略,究竟应该“经略中原”还是“西进关中”。当然从历史角度来看,吴起是对的。但从君臣关系来讲,则是非常犯忌讳的,妥妥的妄议啊!

    二是招黑体质。“杀妻求将”这件事,个中缘由、是非曲直究竟为何,他从来不向任何人作任何辩解,一副满不在乎的嘴脸。这,就等同于默认了。

    在魏鲁国被大臣所谗,在魏国为公叔痤所陷,在楚国为众贵族所不容。

    如果一次、两次,一个人、两个人对你有看法,还可以解释。如果换了地图,换了国家,换了环境,却每次都被人所谗,甚至被人所杀,那一定是自身也有问题。

    二是恃才傲物。作为文侯老臣,在攻灭中山、开拓西河过程中功勋卓着。特别是在阴晋之战中,一个打十个,五万魏武卒干翻了五十万老秦人,人称战国BUG。

    如此功绩,难免有些飘飘然,行起事来就自恃忠心,不拘小节,甚至触犯禁忌。

    作为一地郡守,西河郡的守土之臣,本不该私会他国使臣。毕竟从古至今,外交事务,都是中枢职权。边臣岂可擅专?

    但赵侯章的信札摆在案上之时,吴起却一点犹豫没有,“啪”的一声击碎泥封,自顾自地读了起来。

    来信确实是赵候章亲笔之札。赵侯在这封信札之中,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将军盖世英雄,而魏侯不能容之。朝中有公叔痤在,将军永无出头之日。岁月不居,年华易老,将军昔年卿相之愿,岂徒然哉?赵虽小邦,唯寡人求贤若渴,一国之相,虚位以待云云。

    对于赵侯的信札,吴起洞若观火,心中雪亮,这就是典型的挑拨离间嘛!小儿之戏。

    吴起顺手将信札扔在一旁,不当回事。此前他已经接到魏侯诏令,言道有国事相询,令其近期将军政事务移交副守,回安邑面君。他准备回去的时候将赵侯书札带回,一并交给君上,拆穿赵人的把戏。

    “报郡守,韩国使臣襄城君,出使秦国,途经阴晋,求见将军。”军卒大声回禀。

    “襄城君?没听说过。姓甚名谁?”吴起一脸傲气地问道。

    “禀郡守,此人有拜札奉上。”军士将俱酒的名刺恭恭敬敬地递到吴起案前。

    名刺上赫然写着:“韩国行人俱酒。”

    “俱酒?”吴起面色一凛:“韩使俱酒?可是夜袭襄城、空城退敌之端氏君?”

    军士嗫嚅道:“呃……小人不知。”

    这问题有点为难军士了!他确实不知道,俱酒是谁都弄不清,更不用说什么“端氏君”、“襄城君”的封号了。

    吴起大袖一挥:“有请!”

    俱酒怀着朝圣的心情进入郡守府,眼前的男子年约五十余岁,高大魁梧,身材壮硕,二目炯炯,直须如剑。身穿黑色曲裾深衣,头戴墨玉冠,腰悬青锋剑。既有将军的威武,又带士大夫的高傲,一种压迫感凛然而至,令人肃然起敬。

    俱酒的小心脏一阵怦怦乱跳,腿一软几乎就是跪下去了。各位键盘侠们,就在你们为吴起人生的每一个细节,而在网络上唾沫星子乱飞、互扔砖头的时候,老子已经见着活的啦!

    “韩侯座下,小行人俱酒,见过吴将军!”俱酒按捺住像跳跳糖一样不听话的小心脏,规规矩矩地按照战国的礼仪,长揖、弯腰,标准地行了个揖礼。

    吴起对这位韩国襄城君颇怀好奇,这个小小少年自带英武之气,一举手一投足都颇有章法,尤其是一脸的虔诚,令人不自觉地感到非常享受。

    吴起客客气气地还礼道:“襄城君客气,吴起有礼。”

    二人寒暄几句,俱酒被吴起请进前厅,二人分宾主跪坐。

    吴起问道:“不知襄城君大驾光临,所为何事?”

    俱酒掏出一个锦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封少水并收藏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