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氏君出使安邑的消息传出后,当天晚上,两位贵客前来端氏君府上拜访,他们就是一手搅乱了韩国政局的魏国公子魏缓和赵国公子赵朝。

    之前,三人同在馆驿居住时,也曾见过几面,不过客客气气互相打个招呼而已。在魏缓和赵朝的眼中,根本瞧不上这位所谓的“晋国公子”,晋国都快没了,哪来的公子?

    在他们二人所布的局中,根本没有考虑过俱酒这个小人物。但当局势开始整体推进之后,就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得了的。

    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在这一轮风暴中,最终受益最多的居然是这位弱国公子,从一位默默无闻的路人甲,一跃成为韩军传奇、韩廷柱梁,深受韩侯赏识,以小小的年纪被任命为上大夫,更荣膺封君高位,成为红得发紫的当红炸子鸡。

    此次俱酒被任命为韩侯特使,出使魏国,作为魏国特使的魏缓自然要来见上一见。

    而作为魏韩联合干预赵国的\"刀把子\",赵朝也听说了昨天朝堂君臣论对的重点内容,欲与端氏君当面探讨一二,并试图左右此次访魏的基调,向着有利于他赵朝的方向发展。

    端氏君晋俱酒笑吟吟地亲自到府门口迎接,在这个乱世生存甚至发展,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做到八面玲珑,滴水不漏,为自己发展营造一个好的氛围。

    远远地俱酒就拱手作礼:“缓公子、朝公子,大驾光临,陋室增辉,俱酒这厢有礼了!”

    魏缓和赵朝也是齐齐上前见礼:“端氏君太客气了,某等不请自来,端氏君多多见谅啊。”

    寒暄已毕,主客一同入室,分庭跪坐。

    魏缓首先开口道:“欣闻端氏君欲使安邑,缓代表君父深表欢迎,缓在安邑虚位以待,定要一尽地主之谊呵。”

    俱酒连称不敢,又道:“此次出使,身负君上重托,还望缓公子在魏侯面前多多周旋,使俱酒不辱使命,令魏韩强强联合、代代修好。”

    魏缓道:“这个自然,魏韩联合既是端氏君使命,也是缓阳翟之行欲成之事,你我二人、魏韩两国,均乐观其成,此事必成啊!”

    赵朝此时插话道:“听闻端氏君此行,主要商讨魏韩合兵事宜,不知韩侯有何意向,端氏君可方便透露一二?”

    俱酒道:“君上对魏韩联手,扶持朝公子一事,业已达成共识。所议者,用兵方式、作战方案、两军协调等等细枝末节耳。”

    赵朝道:“听闻端氏君昨日朝议之时,献上伐赵三策,不知韩侯所选者何?”

    俱酒道:“韩侯并未就此形成定论,此事有待面见魏侯之后,再做详细考量。”

    赵朝颇为失望,其实他已经知道了昨天朝议时的具体情况,这位端氏君显然不愿就此多谈。

    但赵朝显然还是想要影响此次出使的方向,在赵朝心里,直接攻打邯郸方是上上策。攻下邯郸,除掉赵章,我赵朝登基大宝,赵国就都是我的了。你搞了一新赵国出来,对赵朝而言显然不是最优解,谁会嫌弃土地、人口、财帛少呢?小孩子才做选择题,老子都要!

    赵朝道:“端氏君有所不知,邯郸城防虽坚,但朝在城中军中,广有党羽,魏韩联军兵临城下之时,就是邯郸城破之日。朝在邯郸,亦会一尽地主之谊,端氏君于朝之恩,终生铭记,必有厚报!”

    俱酒心里一阵鄙夷,你特么的都被人家扫地出门,像丧家犬般在列国乞食了,还这么爱吹牛皮。还特么“广有党羽”,有这么多人你用得着跑出来吗?用得着求救吗?

    老子是知道历史走向的人,历史上赵国君主里面根本就没有你这一号人物,可见攻打邯郸肯定是不行的。

    但表面上仍是笑意吟吟,微微颔首,表示十分信服。

    魏缓此时插话道:“端氏君襄城一战,天下闻名,不知此次伐赵,可是端氏君率师出征吗?”

    俱酒道:“非也,非也,韩军之中,能征善战之士广有人在,俱酒不过一时运气,缓公子谬赞了!”

    赵朝仍不气馁:“不知韩侯可有意向人选?”

    俱酒道:“俱酒不知,一切有待朝见魏侯后再做定论。故俱酒认为,朝公子不妨多多向缓公子请教。”

    这其实是大实话,韩侯只是确定了合作意向,以魏韩两国的实力对比来讲,主导此次伐赵的必然是魏国。放着魏国公子在此,你赵朝不套近乎,一直套老子干什么?

    赵朝干脆也不装了:“朝亦闻端氏君曾有‘两分赵国’之议,朝以为切切不可行也。”

    俱酒心里暗道,两分赵国,你赵朝或许还有点机会,硬攻邯郸我怕你这号人物从此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但脸上仍带着微笑道:“俱酒无知,乱发议论,朝公子莫要见怪。此等军国大事,一切都有待君上和魏侯做主呐!”

    赵朝见俱酒高低不接这个话题,心中焦躁:“只要端氏君不要在魏侯面前讲什么‘两分论’就可以了!”

    俱酒继续不卑不亢地道:“俱酒既为使者,必将完整转达君上之意,不敢稍有差池。”顿了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封少水并收藏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