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江浙行省的大官吏全都贪腐?甚至可以,下的官吏都在贪?”

    “臣不敢人人如此,但一路明察暗访下来,十有八九是要捞钱的。或多或少的事情。”

    “难不成,朕要把他们全换了……不成,不成!朕的根基尚浅,绝不能如此大动干戈。”

    铁锅自言自语,一会摇摇头,十分苦恼。

    “朕再问你。这田租属实是高了一些。可这毕竟是地主私饶田地。朝廷也不能强制他们降低田租啊。你是不是?”

    “这个……臣愚钝。”

    “还有,你刑不上地主的事情。这刑法是祖宗之法,决不可改。至于他们让地主拿出银子,来免杖刑。

    朕倒是觉得,这是条生财之道。你不当家,不知道当家的难处。现在这国库啊,实在是紧张得很!”

    “陛下深谋远虑,睿圣英明!”

    我听铁锅这么,心里虽然有些错愕,但并不反驳,悄然送上一波马屁。这“睿圣英明”四个字,我还是刚学的。

    “不过,这乱象总得治一治。你回去好好写个折子,递上来。朕再批转给伯颜他们,好好研究研究。”

    “臣遵旨。臣还有一事。这朱光卿、棒胡等贼人,之所以能成气候,都是因为去年蝗灾,导致流民食不果腹,才胁从贼子。剿之不如抚之。望陛下还得想办法发粮济民。”

    “朕何尝不想发粮济民。你是不知……哎,你把这条也写进折子里,一并报上来吧。”

    “臣明白。”

    见铁锅已有不悦之色,我不敢再多话了,便告辞。

    几后,我便给铁锅上了一个折子。随即,伯颜便召集众臣,商议了几次,想了三个办法应对当前的局势。

    第一是发钞四十万锭,赈济各处饥民四十多万户。当然,这是户部报上去的数据,是不是真的赈济这么多户,那也不好。

    第二是下诏,让所有山场、河泊,不管是国有还是私有,一律向百姓放开,任由百姓樵采、渔猎。这个政策要是早点推行,当初我们或许也就不会聚众造反了。

    第三是严令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持有军器。这个政策我觉得到了基层的县衙,是很难执行到位的。

    像彭大他们都敢在杭州周边私建盐场。民间百姓藏些刀枪弓箭,岂不是更容易。

    事后来看,这三条办法并不太管用。

    因为,自从禁止持有军器后,半年内又爆发了三起民变。

    一是广西猺贼复反。领头的依然还是关先生。

    二是合州大足县,有个化名叫做韩法师的人,也聚众造反,自称南朝赵王。

    三是藏区的吐蕃人也造反,杀了朝廷的镇西王子丹巴。

    不过,这些并不关我的事。铁锅交给我的任务是了解民情,我已经完成了。怎么解决问题,那是伯颜大丞相的事情。

    岳父陈大寿来到京城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吵着要和岳母朱英,一同回静江老家居住。

    用他的话,一出门看见蒙古人就来气,特别是看见那些大喇嘛装神弄鬼,更是火大。

    让他在家待着,他又闲不住;出门逛街,又整心烦。

    我和阿秀无奈,便只好派人送岳父、岳母,回到静江,在我的封地上居住。

    至于宋庆宇,并不想离开京城。相反,他每一都觉得很新鲜。

    我特意托人,在枢密院给宋庆宇找了份差事干,当一名典吏,负责管理档案等。

    就在岳父、岳母离开京城后的第三,方构出宫告诉我,陛下要到我家作客。这让我又喜又惊。

    喜的是,这是铁锅第一次到大臣家作客,是莫大的荣耀。

    惊的是,从来没接待过皇帝这种客人,不知如何是好。

    我忙内忙外两后,铁锅上门了。那一风和日丽,我早早就出门远迎。

    幸好,铁锅只带了十几人过来。一路上和我笑笑,并不在意细节,让我暗暗松了口气。

    我把铁锅请入家中,在大厅里坐着喝茶。

    铁锅一坐下,看看阿秀,又看看我,感慨地道:“好久没见到阿秀了。阿秀的容颜还是一点没变。而我们两人都变了许多。”

    阿秀抿嘴一笑。

    或许是朝夕相处的缘故,我到今才发现,阿秀确实没变,和初见时一模一样,宛如少女。

    而几年过去了,我和铁锅早就不是当初少年,容貌已改。铁锅多了些沉稳老练,我多了些圆滑世故。

    大家在厅中闲聊了一阵子,大多是铁锅问,阿秀答。聊起过往,我们都是笑意盈盈。

    一会,铁锅对我道:“找个地方,朕有些事要和你单独聊聊。”

    “好,陛下请跟臣来。”

    我把铁锅领入一间密室里。这平时就是我和星阵、菠萝议事的房间。

    “我这次来找你,主要是想和你商量册立皇后的事。你也知道,当我还是燕帖木儿手上的傀儡木偶时,奇妃对我就死心塌地,处处为我着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雷老侠的回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喜欢瞎编的豆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瞎编的豆腐并收藏雷老侠的回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