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来,那时的中国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国民心中没有多少怨气。

    贞观时期的唐帝国,相对周边国家而言,国力强盛,物产丰富,老百姓生活富足。这可以从三个侧面看出来。

    一个是史书记载,贞观四年的时候,米价仅仅才卖五钱,达到历史最低米价。

    在古代农业时代,米价是最核心的物价指数,米价很低就意味着物价很低。

    当然,贞观四年米价低,也可能是刚好这几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

    但别忘了,贞观四年距离隋末农民起义大爆发不过才十几年,粮食竟然已经如此充足。

    十一年前,食人狂魔朱粲正拉着他的几万饥饿大军,满地图找人吃。要不是没饭吃,隋末的起义军不至于发展到百余支。

    物价低对平民来绝对不是坏事。当然,粮价太低,确实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但那时候已经推行常平仓制度了。遇到丰年的时候,国家会大量买进低价米,存起来,以备荒年时卖出,或救济。

    一个是重启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第一次大规模开辟是在汉武帝时期。后来基本上处于中断状态了。

    商人并不是怕路远。路越远,货物越值钱。行情好的话,一趟远途贸易就发大财了。商人怕的是货和钱被抢。

    贞观时期,中断多年的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重启,主要是唐军的影响力。

    李世民前后扫平了东突厥、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等政权。西突厥也被打怕了,不得不向李世民称臣,接受可汗的册封。

    吐蕃王朝立国之君松赞干布三次向李世民求亲,被册封为唐驸马都尉。李世民还在西域建立了安西四镇,这都是军镇。

    这种情况下,谁敢去打劫去长安做买卖的商队。可以,李世民的拳头指向哪,唐军就在哪出现。

    大量的波斯商人开始涌入长安城,把西方的香料、珍珠、玻璃器、皮毛卖掉,然后买进丝绸、茶叶、瓷器、铜镜。

    其中最受西方贵族、富商们喜欢的就是唐帝国的丝绸。长安的丝绸如果卖到东罗马帝国,价格会翻上百倍。

    只要胆子够大,波斯商人一趟买卖就能获得巨额财富,余生不愁。

    当然,波斯商人不仅卖货,也卖人。他们发现奴隶更受欢迎,卖价更高。

    许多大户人家为了显示地位,会争相购买。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成了这些富家子弟们争相炫耀的资本。

    按照唐律,不准拐卖普通人为奴。但同时,唐帝国的执法者对从外来的奴隶,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上来者不拒。这显然是一种双标。

    第三个侧面证明是唐军远征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种深入沙漠、大草原的远征必须要有强劲的经济实力做保障。否则,后勤一断,军队未战就先溃了。

    当然,多次兴兵对经济也起了反作用。

    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的嫔妃徐惠对他当面指出,陛下四方征战,派遣的驻军远在边,补给艰难。长期下去,国力会衰败的,望陛下适可而止。

    李世民表面笑呵呵,奖赏了徐惠,实际上没听进去。

    当然,贞观时期的经济还没有恢复到开皇年间的繁荣程度。

    主要原因是经历长期战乱,人口锐减,农田设施失修、被毁坏。

    开皇末期,人口已达到890万户。而贞观中期,人口才达到300万户。

    但贞观年间,李世民和大臣们极其和谐的君民关系,已经把新帝国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原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可汗,这是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李世民到了执政后期,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对大臣们一些好建议,只是听而不采纳,从谏如流浮于形式。君臣关系也不如当初那般融洽。

    晚年的李世民甚至学始皇嬴政,开始追求长生之术,居然嗑丹药把自己嗑死了。可以,李世民和嬴政两人很像。

    两人都是不拘一格用人,善待功臣,奖罚分明,迅速扫平下,然后开始向四周扩张,都是千年难遇的一代雄主。

    两饶不足之处也非常类似,李世民逼父弑兄,嬴政囚母弑弟。

    在接班人上面,两人都是摇摆不定,没培育和选好帝国的下一棒。其区别是李世民武功更高,而嬴政建章立制更多。

    但总的来,贞观一朝君臣励精图治,互相成就,关系融洽,成为古代君臣关系的最高峰。此后再也不见。

    李世民平定内乱,消除外患,建章立制,为后来者铺好了路,让贞观之治成为奠基之石。

    六十年后,中原古代文明最高光的时刻——开元盛世来临了。”

    方霹口沫横飞,讲了很长时间,回头一看,发现魏葵杨居然睡着了,躺在椅子上发出微微的鼾声,不禁苦笑起来。

    ……

    过了一会,三人用过午餐。

    “前辈,您关于咸鱼宗的记忆还有吗?”

    “当然还樱不过我有些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雷老侠的回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喜欢瞎编的豆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瞎编的豆腐并收藏雷老侠的回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