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郑

    正在进行着与往日并无不同的朝议。

    只是,这是处于非常特殊的时刻。

    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开国丞相李善长正在进行对话。

    而每次他们对话时,其余众臣皆是大气也不敢喘,即使是太子也是到不得不话的时候,才会开口。

    自从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死后,前丞相李善长就成为这个朝廷中最特殊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老朱对李善长的不满。

    而且不满已经积累到爆发的边缘。

    即使有人一直在缓和着,也没有办法。

    “呵呵呵,宣国公还是如此会上谏。”

    上首的朱元璋,两眼半眯着看着阶下人。

    他对这个回答极不满意,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李善长老家的人也太不安分。

    “多谢陛下夸奖。”

    李善长仿佛已经认命,不管老朱怎么,他都是一个脾性。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迁都之事,以后再议!”

    老朱快速结束话题,然后转向太子:“太子,听最近鞑靼派人过来议和了?”

    鞑靼部落,也就是东蒙古。

    “是!使者莫日根携带使团于昨日抵京,目前下榻在鸿胪寺。”

    太子弯腰恭敬回答。

    这才是今的议题。

    迁都之议,完全在意料之外嘛。

    “嗯!来的正好。宁王的五项条款,先拿去议议,对了,现在是谁在负责此事。”

    朱元璋一连串的问题。

    仿佛不是在憋着什么好屁。

    台下的李善长闻言眉毛抖动了下,悄悄抬眼皮望向玉阶之上。

    他已经很久没有正眼看过朱元璋了。

    龙椅上的朱元璋精神头很好,只是脸上的皱纹变多了,确确实实变成一个老头了。

    须白的发丝,布满整脸的皱纹,明显比以往迟钝的动作。

    看到这里,他合下眼皮。

    看到他的老状,他就放下了。

    “并无,今日正要讨论合适的人选,毕竟这是大明和外邦的首次议和,以后为万世标杆,还需慎重。”

    太子不急不缓的着。

    他觉得父皇应该有了合适的人选,只是...希望不是他想的那样子。

    “哦,依朕看,如此重要之事,当交给宣国公去做,最为妥当。”

    不出所料的,朱元璋原来在这里等着。

    来了吗?这一刻终于来了吗?

    不少臣子们,更是屏气凝神,不敢让身体有一丁点抖动,以防被此刻的皇帝注意到。

    就在太子准备回话之时,老朱又转头面向阶下:“宣国公!可有信心接下议和之事?”

    朱元璋,脸上绽放出欢笑。

    只是看到这样的父皇,太子的心越来越往下沉。

    “微臣年迈,体力不济!还请陛下另择人选。”

    李善长半点犹豫都无,立马拒绝。

    众臣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观望一眼两饶争斗。

    这已经不是李善长第一次拂皇帝的面子,这一次会是如何呢。

    老朱脸上的欢笑慢慢的收起来,变成一如既往的面无表情:“宣国公年迈,不愿意再操劳,那朕就安排他人吧。”

    这一句话完,再也不看别人一眼。

    示意太子继续主持朝政。

    只是皇帝此刻浑身的气息,平静的可怕。

    敢正面顶撞龙威,而不受惩罚的人,在大明朝至今还未见过。

    在战战兢兢中的众臣,还要继续讨论朝政,众臣都有些心不在焉。

    最后议和的任务,竟然交给李景隆负责,太子又怕他年轻气盛,办坏了这件差事,又命令范文从在旁协助。

    至此,今日一波三折的朝会才算结束。

    今日,暗潮涌动啊!

    迁都之议,到底是谁的主意?!

    若是迁都到北方,无非那几座城市,陕西府的西安,陕西法的晋城,还有河北府的北平。

    而今日所有人都赞同的都是关中之地。

    若是如茨话,西安的秦王,又该如何呢?他可是在西安经营十二年了呀。

    他能同意朝廷就这么过去刨了他好不容易经营的藩地。

    还有与东蒙古的议和,现在看来反倒是这件事,最为没有什么意外。

    不就是捞好处嘛,宁王将什么都写好,交给京城,若是他们这些人还薅不到好处,也太让人看不起。

    现在有些大臣才反应过来,为何宁王要在奏报中,将议和的条款写的清清楚楚的。

    这是防止他们不会薅羊毛,亲自给做了示范。

    反正不管别人是怎么理解的,范文从是这么理解的。

    他被太子拎出来负责议和之事,那就是代表太子的意思,刚好太子的想法与他相同,都是可以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庶子天生异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山久在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久在高并收藏大明:庶子天生异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