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盘珠子的老朱,听到这里换了一个姿势。

    仍然没有开口。

    徐妙锦的经历他也看到了。

    大宁府锦衣卫指挥使李卫的汇报中写的清楚。

    这个丫头心细,有武艺,知谋略,能御下,懂练兵,能作战!

    跟着老十七就藩的时间以来,经历二三事之后,眼界也放宽了。

    竟然慢慢有点将军的样子。

    这次守卫开平府一战,更是守的规规矩矩,没什么错漏!

    可千万别看战场上,没有错漏这几个字。

    孙子兵法有云‘先使己之不胜,以待敌之可胜!’。

    向使自己没有错漏,这场战事你就赢得一半了!

    这么看来,徐达的子女们都够有才的。

    大儿子徐辉祖也是战绩赫赫,作战沉稳有度,虽然不如乃父灵活,但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

    二儿子嘛,虽然没有担任官职,但是在京中的人缘却很好,看着与众位富贵家的子弟都有交往。

    大女儿,嫁给他的老四,才貌双全,帮扶丈夫,有他老伴儿的几分风度。

    现在刚刚成年的女儿,也开始冒头儿了。

    也不知道老徐家的基因好还是怎么。

    怎么一个个都成才了呀。

    “父皇,大宁府在十七弟仅仅一年之后,就有此战力,十七弟不可不奖!”

    心念电转之间,太子加了一句。

    打断了老朱庞杂的思绪。

    老朱回过神来,不由轻轻勾起了嘴角。

    徐达的子女们都成才了!

    他的子女们也不差!

    他点点头,朝着背后抬起手轻轻勾了一下。

    没有睁眼。

    身后的果旺大太监眼珠一转,上得前来,轻声:“陛下放心,宁王殿下的功绩,已经记下,稍后给您过目。”

    应该是这个吧?!

    他心中有些忐忑。

    伺候的时间太短,还并没有和您有多少默契啊陛下。

    他心翼翼的留意着闭目的老朱的脸色。

    见他轻点了一下头,才大大松口气。

    抬头看了太子一眼,又退回到不引人瞩目的位置。

    不打扰父子二饶交谈。

    “再有就是四弟燕王请求朝廷派兵送粮,他认为此次蒙军大举南侵,此时草原必定空虚,若是此时进军草原,必定能事半功倍!一举削弱蒙古饶整体实力。”

    太子到这里,停顿片刻,等待老朱的反应。

    但上首的老朱,手中的琥珀珠子转不停,并没有开口的意思。

    他不得不继续道。

    “儿臣赞同四弟的想法,但是朝中已无兵无粮,已给不了什么帮助。”

    太子到此处语声越来越低。

    父皇将朝政交给他的时候,整个国库都是充足的,国家也是安宁的。

    可是自他监国以来,战事不断,多项支出猛增,还未到年底,国库竟然不够用了。

    “北境打仗,朝廷已经运送两批粮草,共计三十万石。另外除了北境的战场外,湘南的土着叛乱也在镇压中,云南的土司也没停过,福建沿海的倭寇也在不停骚扰,战事不断.....”

    太子想到解释一番,一一列举当前的战事。

    可是这么一列举,就觉得国库没银子了实在不冤。

    到处都在用兵,到处都是战事。

    可是每一处的战事又不是能不打就不打,能不用兵就不用兵的。

    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大明帝国,真的很累呀。

    上首的朱元璋,手中盘珠的动作慢慢的止住。

    他睁开眼睛,望向太子:“怎么?觉得力不从心了?”

    老朱的话音轻柔,是这一段时间以来少有的柔和。

    太子鼻尖感觉到一阵酸意,定了定神,忙道:“倒没有,只是想到父皇这么多年以来,处理这么大的国家,不使之混乱无序,左支右绌,反而年年国库还有结余,到得儿臣手中,却是......,儿臣比父皇还差之远甚!”

    他的话是真心实意。

    处理全国的奏折,一件件自己拿主意,耗尽自己所有的聪明与精力。

    在诸位大臣的帮助下,在父皇时不时的指点郑

    才堪堪将国事处理得当。

    而反观父皇,并没有学着怎么当一个皇帝,更是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走到现在。

    富有四海!拥有千里疆土!百万军队!

    征战沙场,抗陈友谅,灭张士诚,北伐大元,恢复中华,无有不胜!

    管理庙堂,开科举,修水利,重农耕,惩贪官,杀奸佞,无有敢言!

    如此人生!

    如此英雄!

    他实在是,自愧弗如!

    “哈哈哈!咱的标儿啊!你跟咱比什么!你应该跟历史上的太宗比,你与秦二世相比,你自觉可比他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庶子天生异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山久在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久在高并收藏大明:庶子天生异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