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弟弟于正月十六就藩,一路北上,就藩大宁。

    此一路两千五百里,远离应府,身旁无一亲眷。

    幸四哥在北平府,离大宁虽有八百里,可千里马两日可到,聊慰弟这颗孤单脆弱之心。

    就藩之后,抵抗鞑靼瓦剌部的入侵,弟和四哥必要精诚合作。

    你我二人同在边关,相为邻,更为亲,通合作,共目标。

    实为以后最最亲密之人矣。

    今次北上必将路过北平,不胜欣喜。

    你我可以把酒言欢,一诉相见恨晚之情。

    弟稚龄赴藩,经验浅薄,必请教四哥治地方略,还望不吝指教。

    弟不胜感激!

    朱棣看着信封上书写的内容。

    紧皱眉头。

    朱权竟然要来北平?!

    他不着急去他的封地,竟然选择先来他这里?!

    来这里做什么?看他如何治民治军?

    他来这里,会不会引得父皇猜忌?

    一瞬间,各种思绪涌上心头。

    宁王不按套路出牌啊,如此大胆,如此突然。

    信上内容看到这里,已经渐近尾声。

    下面应该是一些日常问候之语。

    可是往下看过去,朱棣瞬间站起身,好想将‘奸诈的宁王’直接扔到大宁!

    谁要和他‘相见恨晚’,‘精诚合作’,‘最亲密’!

    这些话原来都是为了最后那一句。

    弟年幼,封地大宁贫寒,就藩时,太子大哥送幼弟以十万石粮草相助。

    弟感激不已,发誓要誓死为大明边地屏障,不让贼寇越过大宁一步。

    但是大宁贫寒,弟初初就藩,一切千头万绪,需钱需粮。

    开头最为艰难!

    在此危难时刻,弟最先想到的就是‘我最最亲爱的兄长们’!

    希望给予援手,助弟能够顺利度过此次难关。

    钱粮资用,十万石也好,五万石也行,弟都不胜感激。

    来日,待弟宽裕之日,必将厚报。

    宁王朱权敬上。

    至此,这封长长的‘家信’?会晤信?借钱信?

    反正的,囊括巨多的信息的书信,总算读完。

    “哈!十万石?五万石?他倒开的了这个口!本王的禄米每年才一万石呢!他一开口就要走咱五年的吃用!”

    朱棣恨恨的站起,愤怒开口。

    想要将手中的书信一把揉碎,丢到看不见的地方。

    最好是回到他根本没有收到这封信的那一刻。

    “宁王和我们要粮食?!”

    在旁坐着的燕王妃徐妙云,一脸诧异。

    她正在等待着朱权的消息。

    因为她妹妹已经随着朱权北上,若是有可能的话,她能够见一面,十年未曾见过的妹。

    “是!宁王奸诈!竟然敲竹杠到本王的头上!本王......本王绝不认输!今年燕地北平受灾,冻死饿死人民无数,自家领地臣民还顾全不得,哪里能姑上他!”

    朱棣啪的一下将书信扣在桌子上,恼怒不已。

    也给自己找好不借粮食的理由。

    徐妙云拿过书信,一目三行的看完。

    “殿下稍安勿躁,宁王要亲来北平,到时我们境地的情况,他一览便知,这个理由怕是不校”

    徐妙锦认真的分析。

    “而且宁王信中的没错,他的封地大宁占地极大,驻军勇猛,以后在抗击鞑靼战事上,必多有依仗。我们不妨交好一番,与日后大有裨益。”

    她盯着信纸再认真看一遍,抬起头,给出她的建议。

    她的想法当然是没问题的。

    朱棣原本也是这样打算的。

    生气归生气,骂宁王归骂宁王,但是事情该做还是得做。

    徐妙云的建议就十分中肯。

    只是,中肯的建议若是由他谋士黑衣僧人之类的提出,朱棣必然不会有任何情绪。

    可是有他深爱的王妃提出,要他出粮帮助宁王。

    朱棣怎么都感到不舒服。

    “哼!本王看他就是想来讹钱粮,本王不想借给他。”

    他一扭脸,心中堵塞,又不能出某些理由,语气生硬。

    犹记得上一次燕王妃还夸赞宁王是当世第一大将,有可能覆灭鞑靼。

    那时生的气,现在还未消呢。

    现在又听到妻子向着他话,

    气闷可想而知。

    “好!燕王殿下乃是盖世英雄,的宁王乃一幼童,岂是能帮到燕王之人,如果借,就当交好一次,不借也有诸般理由可以推脱,借或不借都在您一念之间!”

    徐妙锦沉吟一番,走过去,为他舒展着双肩,安抚道。

    刚刚她忽然意识到问题所在,所以变了话头。

    男人都是要时刻安抚的物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庶子天生异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山久在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久在高并收藏大明:庶子天生异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