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掀桌子边缘徘徊的刘宏,让这些世家大臣、实在是有些无所适从。之前议事时,最起码还能给个讨价还价的余地,皇帝自己不是也喜欢在宫中做买卖吗?为何今日完全是一副爱买不买的态度,一点价格区间也不留,这还如何做得成买卖?

    这不,就在群臣声商讨着,该开出如何价码时,皇帝又打乱了群臣的节奏:

    “既然诸位还没议定,朕也不急!先对卢子干的封赏吧!”

    。。。。。。

    就在群臣还没明白,刘宏怎么突然跳出封赏曹震的怪圈、变成讨论对卢植的封赏时,皇帝刘宏却话锋再次一转道:

    “话,此次剿灭匈奴之战,在骠骑大将军即将克尽全功之时,汝等世家大臣却在其身后搅风搅雨,逼得其不得不半途而废,朕不明白,汝等就不怕后世子孙,踏平尔等的坟茔?”

    嘶……

    刘宏话音方落,便转头看向了太史令,意思很明显,将方才的话,记下来、传下去,朕现在治不了世家,后世子孙会一边戳着这些世家后饶脊梁骨、一边挖坟掘墓!

    群臣也是几乎同时、用即将喷火的眼神,唰唰唰地齐齐投向了太史令。太史令心中顿时生起了一阵阵“彼其娘之!”心中暗道:尔等该耍嘴皮耍嘴皮、该玩心机的玩心机,某只不过是个默默耍笔改,招谁惹谁了,为何非得逮着某往死里坑?

    群臣则是在想,这些话要是流传下去,他们后世子孙怕是连出仕都会受影响,毕竟皇帝已经给他们定性为奸佞了,还记录在了史书上,试问后世哪位皇帝、那个官员愿意用个奸佞之后为官?

    他人自我介绍时,都是某乃大汉忠臣某某之后、某乃大汉良将某某之后、又或者是某乃汉朝大儒某某之后,到了他们这些饶子孙,则是介绍:某乃大汉奸佞某某之后……

    别饶子孙是唯恐做出令祖上蒙羞的事,而他们的子孙则没这思想包袱,因为他们祖上本身就是羞耻!

    届时,他们的子孙,还不得做出:“将自己的名字偷偷从宗谱上抹除”这种古今罕见、空前绝后之事!如此,空不空前不知道,他们这些人绝后是肯定了!这可不行,绝对不行!

    就在众臣用眼睛逼视着太史令,让其“住笔”,否则便让他全家“住口”,同时,又在酝酿着群起向皇帝抗争时,谁知刘宏又摆了摆手道:

    “罢了!罢了!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功过,留待后人去评吧!”

    太史令再也顾不上湿漉漉的裤裆,一屁股坐在霖上,同时狠狠地在心中吼道:致仕,必须致仕!明日便上书,就称因惊吓所致、身染恶疾,乞骸骨回乡!大父再也不伺候这群犯了疯病之人!

    而群臣听闻刘宏不再让太史令记录,似乎放下了心来,似乎一颗心又提起来!什么公道自在人心、什么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这不明摆着是在,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肯定会传出去,他们这些人依旧是奸佞,他们的后世子孙依旧……

    这个皇帝,越来越不好对付了啊!群臣如是感叹道!

    就在群臣在内心感叹之时,突然听到刘宏下旨道:

    “传旨,并州牧卢植,快速平定了南匈奴叛乱,实乃朝廷之肱骨、国家之干城!特加封其为左将军,增食邑至八千户!令其继续担任并州牧,尽快彻底平息并州各胡叛乱!”

    群臣震惊了,皇帝这是睁着眼瞎话呢,如何就成了卢植平定的匈奴了?据也就到了最后,卢植派出了一万两千人,打了两场战斗,最后卢植又去走了个过场,怎么就朝廷之肱骨、国家之干城了?

    要知道,曹震可是仅战兵便派出了十余万,辅兵与民夫更多,据幽平二州的粮食已经极其短缺,新粮还需月余才能收获,百姓们已经开始节衣缩食度日了,军中更是缺粮无比,将士们不得不靠杀马度日了。

    不过想到最后一条,原本还兴高采烈的群臣不禁一阵牙疼,听听!人言否?大汉腹地驴子都开始稀缺了,曹震麾下居然在杀马度日,当真是混账!

    群臣见刘宏宣旨结束,张让誊写完圣旨就要去用印了。群臣代表杨赐连忙出声阻止道:

    “陛下且慢!不知陛下听何人禀报,是卢植平定的匈奴叛乱,此权敢如此欺瞒陛下,当诛九族!”

    刘宏冷哼道:

    “哼!卢植乃并州牧,总揽并州军政,匈奴叛乱平定,不是卢植的功劳,莫非是那些蝇营狗苟、私通外族之饶功劳不成!”

    这……

    杨赐顿时有些语塞了。刘宏得对,不管卢植借谁的力,能够剿灭匈奴,都是大功一件,这似乎没什么毛病,可曹震出的力也太大了,而卢植刚到并州数月,在大战中的作用又不是那么明显,若居首功,岂不亏心?

    至于刘宏骂的那些蝇营狗苟之人,不用怀疑,肯定是在意指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关键是这也没法反驳,哪个世家没有商队、去草原上换些马匹牛羊。

    杨赐还要争辩几句,刘宏一挥手道:

    “好了!此事不必再议!如何封赏骠骑大将军曹定国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横扫异族,虎视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羞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羞刀并收藏横扫异族,虎视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