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下午时分,送走了左丰之后,曹震几人回到了名堂稍事休息。连日来的奔波、使得众人皆是有些疲惫。谈及今日发生之事,曹震问陈宫:

    “公台先生,某与那曹节素来并无瓜葛,因何其却屡次出手相助与某?此事某百思不得其解!莫非只因同为曹参后人缘故?”

    陈宫轻笑道:

    “中郎将乃是当局者迷而已,其实此事并不难以理解。中郎将觉得那中常侍张让为何拉拢扶持董仲颖?”

    曹震闻言一愣,还是耐心分析道:

    “那张让所作所为,恐大多数是出于皇帝授意。众多世家需要的、乃是一个听话的皇帝,因此皇帝的势力被世家大族所组成的外廷势力、围困于宫廷之内。

    皇帝年幼入宫即位,于朝中毫无根基,只能借助宦官之手来打压世家,抵挡世家之掣肘,摆脱傀儡之命运!其设立鸿都门学、便是让宦官培养拥护自己的士子与世家大族势力占据的太学相抗衡。然仅凭宦官难以打破樊笼。

    皇帝便想增加其母族实力,扶持一位有能力的外戚掌权领军,打破此时的僵持局面,破开世家大族围困的壁垒。因此不断的让张让等人扶持董仲颖。

    那张让等人见皇帝如此看重董仲颖,便顺势对其卖个顺水人情,以便将来能为自己外援,相互扶持!因此不断地为其提供便利,自以为此乃是一举两得之妙事!”

    陈宫钦佩地点点头:

    “中郎将之剖析、实乃是一针见血,正中要害!然以宫之见,皇帝对中郎将之目的亦是如此!”

    听闻陈宫之言、曹震更加迷惑了:

    “奥?这是为何?某既不是外戚、亦非宗室,皇帝为何如此看重与某?”

    陈宫显然是早已深思熟虑过,只见其侃侃而谈:

    “此便是方才宫所言之、中郎将乃是当局者迷。

    中郎将之宏论《工匠亦可强国、士农工商并重、方为治国之正途》,宫亦有幸拜读过,对中郎将之广阔格局与长远目光深感钦佩!

    然中郎将此举、却是损害了以世家为首的士大夫阶层之利益,已是处于世家敌对一方,乃是世家利益最大之隐患,须知如若人人皆学中郎将,动辄破坏世家所定之规则,长此以往世家利益如何保障,定是欲除之而后快,借此以警示世人!

    正如当日檀石槐即便放弃攻击大汉,亦要不惜一切代价要灭杀中郎将,否则边军人人效仿、鲜卑将永无宁日,长此以往、鲜卑恐有灭顶之灾,必须将隐患勒杀于萌芽之郑此时世家与中郎将之境况,与当时如出一辙!

    之所以现在没有群起而攻之,皆是因中郎将此时的名声太大,又遭皇帝看重,此时无人敢于冒下大不韪。若有朝一日、中郎将不复今日之名望,世家必定不会放过任何机会,让中郎将深陷万劫不复之境地,届时偌大的大汉、将再无中郎将容身之地矣!

    而在皇帝眼中,中郎将与其一样,深深陷入了世家的泥潭之郑中郎将只能依靠皇权才能与世家抗衡,而皇帝亦想依靠中郎将打破世家的樊笼。

    皇帝虽然已经开始扶持董家,然董家在洛阳并无根基,那董仲颖亦未显露出其应有的作用。恰在此时,中郎将横空出世,皇帝亦是乐于多一个选择,同时亦是为世家树一大敌!”

    陈宫道此、喝了口茶汤润了润喉咙,见曹震只是在思索、并无惧怕之意,与孙乾相视一笑、满意地点点头,又继续道:

    “下有识之士不知凡几,中郎将莫不是以为、只有自己看到了这大汉的种种弊端吧?

    非也!!只因有识之士皆迫于世家压力不敢言明而已!”

    曹震听完陈宫一通剖析之后,陷入了沉思当郑自己果然还是太自以为是了,总觉得两世为人,无论眼界还是能力皆是优于古人。现实却是告诉曹震,切莫觑古人!

    在此时代,古人自有其独到的优势!若不是自己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恐怕早已被世家随意罗织个罪名、将自己这个隐患勒杀于萌芽之中了。士大夫阶层这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绝对不会允许自己这种破坏其规则的隐患存在!

    若是如此,自己个人生死事,然自己在草原的谋划便全盘落空,所有袍泽的死将毫无意义,所有的努力将付诸东流!此事容不得自己退缩,亦是退无可退!

    以此时官员对异族的态度,动辄施行怀柔政策,使得异族靠着大汉的扶持、不断壮大,最终导致五胡乱华之事依然会发生,汉人几乎被屠戮殆尽!后人还会发出五胡之后无华夏的悲声!

    这亦是曹震极其不喜欢刘虞的原因!目光短浅,只是看到了眼前能快速平定叛乱,见不到其对异族的扶持所带来的危害!

    毫不客气地,之所以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如刘虞之流的官员应负很大责任!此时所谓的仁慈长者,将来会是导致无数汉人同胞惨死的帮凶,乃至是历史的罪人!

    非吾族类、其心必异,唯有杀戮才能促进融合。只有杀到异族恐惧,异族才会渴望加入汉、融入汉人,忘记自己曾经的身份,死中求活。而不是怀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横扫异族,虎视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羞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羞刀并收藏横扫异族,虎视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