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不少人又怀念起,拼命背书的时光。

    可惜,回不去了。

    现在,他们不仅要训练,还得要加班加点地背书。不过不再背军功爵律,而是换成了六韬。

    不过,晚饭还是极丰盛。

    平时在家里,只能逢年过节才能解解馋的羊肉,肉眼可见,菜汤里都飘着一层厚厚的油腥。

    吃得一个个都停不下来。

    连站军姿的痛苦都觉得没那么难熬了。

    唯一让他们有些头疼的是,背书的要求更严格了,每天晚上背不下要求的内容,不准睡觉。

    “你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们可知道,我们先现在手中捧着的,可都是兵法,哪怕是在族中的时候,没有长辈的特许,我们就算是想看都看不到一眼,现在就放在我们这里,让我们尽情地看……”

    身材瘦小的徒,恨其不争地看着自己周围有些抱怨的小伙伴。

    “要是让族中长辈,知道我们如此不知惜福,恐怕会被打死……”

    “你们什么时候听说过当兵的能有这么好的待遇,不仅顿顿有肉,还有兵书读——将军这哪是要我们当兵?这分明是在给我们造化,我觉得我们要发达了……”

    虎头虎脑的陈胜,瞪着自己跟前的一群小伙伴,罕见地没有吹牛皮。

    “快背,快背——谁再敢耽误老子背书,小心老子踹他……”

    听着新兵营里,陈胜和徒的话,惊不由暗自点头。

    怪不得自家小公子让自己多关注一下这两个人,果然有几分小机灵。

    嗯,明日就选他们到斥候营!

    ……

    至于赵郢,训练完,跟这些新兵一起吃过晚饭,便直接回府了。吃饭,也只是象征性地吃一点,就他那饭量,要是放开吃,一个伙吃饭的新兵都得饿肚子。

    所以,回到府上,二话不说,又干了二十斤羊肉,这才缓了一口气。

    也不知道,这种异常的状况,会持续多久。

    吃完晚饭,他回到书房,继续打磨自己的《铸军魂》,今天跟这些新兵相处一天下来。他的有一些想法,又有了些细微的改变。

    他要把这些细微的想法,都详细的记录下来,这种东西,务必接地气,又简易,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力。

    他不想想当然。

    打磨完《铸军魂》,肚子里也消化的差不多了,又到后花园继续打熬身体,锤炼力气。现在虽然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把这件事当成唯一,但能锻炼的,还是要坚持。

    至于,会不会因此耽误体能的提升,他也顾不得了。

    毕竟,无论是兵法,还是练兵,对自己来讲,都至关重要。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勇武,哪怕浑身是铁,也改变不了什么结局。

    只希望,这个影响,不会太大。

    ……

    上郡。

    一处简单的小院。

    蒙恬正一脸忧色地跪坐在长公子扶苏的面前。

    跟以前相比,公子脸上少了几许锋芒,多了几分上郡风沙磨砺的沉稳,不过目中眼神却更加坚定。

    “公子如今退居上郡,正是韬光养晦的时候,何苦要与十八公子置气,妄议朝政,触怒陛下……”

    扶苏提起茶壶,亲自给蒙恬倒了一杯茶水。

    “将军多虑了,我不是跟十八弟置气,而是觉得十八弟之言,颇有几分道理,我身为人子,岂能因为退居上郡,就闭目塞听,假装不知朝中之事?即便是十八弟不来信指责,我也准备今日递上这份奏疏……”

    说到这里,扶苏脸上神色肃然。

    “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今陛下富有四海,更应长怀仁德,弃苛政暴法,以安抚四海……”

    “四海动荡,民心不归服,是我大秦武力有余而德行不足之故,欲收民心,安天下,当广修德行,施仁政于万民……”

    蒙恬看着侃侃而谈的长公子,眼中不由闪过一丝深深的忧虑。但他知道,长公子仁心仁德,又意志坚定,在这种大是大非上断然不可能听从他的劝诫。

    最终,只能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

    “既然陛下已经决意各地轮换驻防,想来不日之间,就会传来调令,为了不牵累于你,这封奏疏,我已经委托军中驿站传递,至于你,此次回去,就劳烦帮我带封家书吧——”

    说到这里,扶苏不由想起自家那个孝顺的好大儿,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芈姬前段时间来了家书,说那孩子又懂事,又上进,已经变得颇有担当,这让他深感安慰。

    蒙恬默默地接过扶苏的家书,仔细地塞到自己怀中。

    “长公子,保重——”

    扶苏颔首而笑,神色平淡自若。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岂能因个人祸福而退缩不前。

    大门之外,蒙恬与扶苏拱手作别。

    就在蒙恬即将离开的时候,一个军中校尉,快步走来。

    “启禀公子,淳于越先生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十月南山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南山火并收藏我的祖父是秦始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