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听到喊声,苗兵们的表情立刻放松下来,纷纷放下端平的武器也回应了几声。来骑再次催动战马向前小跑过去,经过关卡时那些苗兵都双掌合十举过头顶向骑将行苗礼。</br>众骑一路驰进织金寨,熟门熟路地在一座很大的竹楼前下了马,马卫们跟周围的苗人熟络地打着招呼,三三两两散开来坐到人群里,有人递过茶水。为首的明将则昂然进了竹楼。</br>来人是陈其愚参将!</br>过了约莫一个多时辰,陈其愚从楼里出来,马卫们纷纷向众人告辞,众骑离了寨子,向金鸡驿方向驰去。</br>竹楼里又出来一个人。看容貌大约四十多岁,满脸精悍之色,粗大的指关节和厚厚的指甲透露出生活的磨砺与沧桑。头上是蓝黑色土布盘成的圆形苗帽,上面用银线绣了只展翅凌空的雄鹰。上衣是蓝色对襟短袄,下身是黑色宽腿筒裤,脚下穿的是一双不分左右的黑色土布双梁船头鞋(包括官靴在内,明朝汉人们的鞋子也不分左右脚)。除了帽上绣的银鹰,全身上下再无任何装饰,竹楼周围的苗人们大多身穿五彩斑斓的苗绣,因此这身装束在人群里很是惹眼。见他出来,四下里的苗人们全部俯首作礼,一些头人寨主模样的人纷纷凑近过来。</br>他向众人略点点头,沉声道:“大家准备一下,三日后出兵。”</br>人群中响起小声的欢呼声。</br>这人竟是安邦彦!</br>安邦彦并没有像王尔善判断的那样跑去毕节,而是一直就待在明军眼皮底下的织金寨!</br>这里是安邦彦经营了很久的老巢之一,跟他一起的还有水西本寨最精锐的八千苗兵,以及最忠心的五六个头人和他们的部下,现下织金寨里藏着足足有两万多名苗兵!</br>陈其愚本就是安邦彦的死党,他的所谓投诚倒戈,其实是受安长老之命的诈降!在这时候冒险亲自跑来,陈其愚是汇报一件大事:明军要退兵了。</br>王尔善确实不得不退兵——因为明军断粮了。</br>贵州全省以及湖广都在向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军粮,王大人虽没亲自去金鸡驿粮台看过,那些粮单可都亲自过目的,因而他操心寻找敢战的将领、劳神改土归流的推进、关注毕节和赤水方向叛军的骚扰性攻击,独独没想过竟然会有缺粮这回事——金鸡驿的屯粮明明足够大军吃上一年都有余啊!</br>然后他就被一场大火惊得目瞪口呆。</br>张芳把卖军粮的事全交给陈其愚。在他的潜意识里,银子固然不嫌多,但想陈兄弟这么会办事的一个人,定会有些分寸,无论如何也会留下适当数量的余粮应急吧?</br>当然不可能。</br>在一开始,陈其愚小心翼翼地掌控着运粮的数量,也会按时调拨能吃上十天半个月的军粮去归化驿、阁鸦驿等前哨据点。过了一阵,待张芳解忠仁二位彻底放下心,便开始全力督运,除了大方城和张解二位的本部军营从来不会缺粮——嗯,少量多次的输送,表面上虽不缺,但只要停止输送,各营至多撑不过五日就会断粮。到后来,刘超部第一个发现营里的存粮已开始在警戒线上徘徊找过来时,金鸡驿的粮库基本上已被搬空了!</br>陈其愚找到张芳不好意思地检讨不小心把粮都卖了时,张大帅也吓傻了。不过这时候说啥都没用了,大祸已然闯下,再看看帅帐里堆得小山一样的银锭,张芳和解忠仁都不知该如何是好。好在足智多谋的陈兄弟早考虑好了:放火,杀粮官顶包。</br>也只能如此了。</br>二位大帅的亲卫倾巢出动,直扑金鸡驿。</br>然后王尔善就被半夜里那场大火惊醒,第二天一早接到了张芳的报告和一堆人头:粮台被苗贼偷袭,军粮全部被烧,已将库官、负责警戒保卫的战兵营营官、千百总全部按军法斩首!</br>王尔善眼前一黑就瘫倒在地。刚刚被救醒,前线催粮的报告也到了。</br>大脑一片空白的王大人按照陈其愚早已料到的那样紧急盘查各营存粮、强令尚有些许余粮的部队向已经开始饿肚子的友军调拨应急口粮、命令前哨撤军向后方本部收拢、制定全体军民的撤退计划、向大后方发文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向几处预定撤退地点屯粮……断粮的将领红着眼睛要,还有三五日粮的将领们死活不愿给,双方差点打起来……王尔善几乎三天三夜没有合眼。</br>王尔善不想叫无辜百姓再陷贼手,所以要带上全城百姓一同后撤。看着扶老携幼龟速般向东移动的队伍,王大人下定了决心:等回到鸭池,一定要亲手把这个混账透顶的张芳一刀宰了!</br>可惜,王大人没这个机会了。</br>陈其愚策马过来,又献了一条好计策:“大人,我军后撤,末将担心逆贼趁势追击。咱们是不是该把大方一把火烧掉?咱们离毕节还远,不用担心那里的贼人看到火光。而且,归化、阁鸦那里撤军,贼人定会怀疑会不会是我军的诱敌之计。等他们小心翼翼地一路摸索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狼烟晚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解衣唱大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解衣唱大风并收藏狼烟晚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