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就算守军及时发现这一切,即将到来的结局也不会有任何改变:面对顺流而下的火船,唯一的办法是让开河道,用长杆把它们推开,任其漂流到无人处自行燃烧殆尽(两百多年以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停泊在珠江口外的英国舰队便是放下小艇,用这种方法对付守军顺江而下的火攻舟筏)。但于胜良和李烧饼们此刻无计可施——己方拦河的火攻船已经都用铁钉铁链牢牢地钉死在一起,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办法再将它们分开!

    百五十步的距离,转眼间烈焰便到了近前。有几艘舟筏被水流推到城墙拐角下,相互挤住停了下来。薪柴里面还掺杂了牛马粪,滚滚黑烟沿着城墙扶摇直上,转眼间不仅完全遮蔽了墙上守军的视线,更是呛得人无法呼吸。转过拐角的,则径直撞向第一排拦河船队,岸上的弓手目瞪口呆地发现,火势已经在船队蔓延开来,不需要自己再射出火箭了!

    为了防止全速冲击的贼船驶过,两道拦河船队之间距离仅留了五六丈宽。第一道防线在火船的冲击下向下游深深的弯曲起来,虽然船体没有接触,飞腾烈焰产生的高温把上方的空气变得稀薄,在大气压力下,四周的冷空气迅速扑过来补充空间,燃烧的柴草被强劲气流送入半空,一边燃烧一边缓缓落下。

    终于,有一颗火星落到第二排的一艘小船上。

    过了一小会,小船的柴草堆里冒出淡淡的一缕青烟。

    片刻后,青烟消失了,一小团红红的火苗开始跳跃,扩大……

    不久,整艘船开始燃烧,红黑色的火舌向两旁的邻船舔舐过去……

    于胜良廖兴湘和守军们已经离开了呛得呆不住人的西南角,跑到南面的墙上向火场眼睁睁地望着。延水南岸,二三十名敌骑已经策马绕过河湾转了过来,见到拦河船队开始燃烧,一个个欢呼起来,向城上挥舞着兵器做出种种威胁的动作,耀武扬威够了,大呼小叫着转头驰了回去。依旧停在延水中的几条小船也没有马上离开,等火船拐过转角,眼见半空中腾起巨大的烟柱,迎着南岸呼啸着驰回的马队,船上也爆发出欢呼。

    小船起了锚,逆流而上,回到两三里外已经将近搭好的营地,贼人们都在营外,望向这里,虽然隔了如此之远的距离,再无斗志的守军们仿佛都听到了他们的呐喊。

    北岸的百余名马队向西,也就是贼人们的来路驰了去,可能是回营了吧。

    太阳挂在西面山头尺许高的半空。

    延水上的大火已经熄灭,两岸有几艘搁浅船只的残骸还在冒着黑烟,更多的残骸已经被水流带进了黄河。

    李烧饼颓然坐在岸边。大势已去,整训多日的几百兵卒已逃散大半,他知道,他们都向北面延川方向逃了,夹杂在扶老携幼的百姓们中间。但他不能跑,他的命运已经牢牢地系在于大人的身上,这里将是自己生命的终点。李烧饼起了身,默默地,决然地向城里行去。

    向东几里外的延水下游有一小片芦苇丛。一个牵了马的人影闪进去,马匹不安的轻嘶了几声,打了个响鼻,顺从地被牵上匿在苇丛中的小船。小船划到南岸,赵二狗弃了船,在岸边跪下,冲着县城方向磕了个头,喃喃道:“大人,您待小人不薄。但小人军命在身,不能伺候您了。”翻身上马,向南方厍(音“奢”)利川方向驰去。

    落日的余晖,为延长的城墙镀上血一般的红色,仿佛在预示着即将降临的灾难。

章节目录

狼烟晚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解衣唱大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解衣唱大风并收藏狼烟晚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