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些投稿的人,到底是人是鬼?

    就没几个人说的清楚了。

    而这是大宋科举游戏规则的一环。

    过去,每届科举之前,类似的戏码,都是保留环节了。

    今年不过是声势更大,舆论压力更高了一些而已。

    毕竟,大宋科举,是一场典型的零和博弈。

    从州郡发解试,一直到礼部贡试、殿试。

    所有人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排除自己的竞争对手,干掉一个是一个。

    道理很简单——无论是州郡的发解试,还是礼部贡试。

    名额都是有限的。

    一个张三被录取,就意味着大量的李四落榜。

    在舆论的鸡飞狗跳和喧嚣声中。

    二月壬辰(十五)。

    赵煦终于收到了,章衡、王子韶、范百禄三人,拟定的今年科举礼部贡试的题目。

    赵煦拿到后,看了一遍就摇了摇头。

    自熙宁三年,赵煦的父皇接受吕公著的建议,改革科举流程,将礼部试改为以经义为主,殿试以策论为主——

    简单的来说,礼部试,主要考较考生的基本功。

    也就是对圣人的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元丰后开始允许用王安石的字说和三经新义的思想,阐述、理解圣人经义。)

    而殿试,则是考较考生对于国家、天下的问题的理解能力和想法。

    这样做,固然是进步的。

    但,问题随之暴露出来。

    就像大胡子所说的——旧日科场,以诗赋取士,诗赋之题所出多涉天文地理、礼乐律历……今科场以文义取士,故学者常高谈阔论而无实学。

    这也是诗赋派,要求回到过去的最大理由!

    至于殿试的策论的问题嘛……

    就是考生们,都开始疯狂拍皇帝马屁……

    譬如熙宁三年的状元叶祖洽,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句: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陛下即位,革而取之。

    就让赵煦的父皇龙颜大悦,直接点了状元。

    有了叶祖洽的榜样,从此殿试成了歌颂场。

    考生们个个嘴里官家恩情还不完呢!

    这一次,章衡等人出的考题,自然也踩到了舆论对经义取士的那几个指责——只有经义!

    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或者王安石的。

    这怎么能行?

章节目录

我在现代留过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