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兴庆府,且是跟着他一起长大的,不然梁乙逋都要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南蛮细作了?

    对方连忙躬身:“不敢!”

    “在下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

    他曾跟随老国相,三次与南蛮会战于兰州城。

    每一次,大白高国的大军,都只能无功而返,甚至大败而归。

    所以,他很清楚,南蛮的实力。

    梁乙逋笑了起来,问道:“子卿以为,如今的南蛮沿边守臣,除了鄜延路的刘昌祚还有河东的吕惠卿外,还有谁值得一提呢?”

    不等对方回答,梁乙逋就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

    “熙河路的李宪,去年就已经被调回了南蛮京城……”

    “没有李宪的熙河路,就如同没了牙的老虎,不值一提!”

    去年李宪离开的消息,传到兴庆府时,举城欢庆!

    那个恶魔,那个魔鬼,那个大白高国的债主……终于是走了啊!

    没办法,李宪给党项人留下了太多痛苦的回忆。

    五路伐夏,四路皆败,独李宪打穿了整个大白高国的防线。

    不止攻下了天都山,火烧景宗行宫。

    就连南牟会这个控甘、凉之襟带的重镇,也被其攻克其兵锋直指凉州城。

    要不是其他四路崩的太快,他甚至可能威胁兴庆府。

    其后的五次兰州会战,更是让他爹吐血,不得不放了秉常出来,让其御驾亲征。

    然后,还是被一巴掌拍了回去,损兵折将。

    如今,李宪不在了。

    没了这个坐镇熙河十几年,威信极高的大将。

    熙河路的南蛮兵马的战斗力,直接可以打骨折!

    谋士叹了口气,道:“李宪虽然已经不在了可继任的经略使赵卨,绝非等闲之辈!”

    “赵卨?”梁乙逋笑了:“好吧,他确实还算可以。”

    “可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

    “还骑得了马,拿得了刀剑吗?”

    “再说了……”

    “去年南蛮的小皇帝,可是派他的两个舅舅,到了熙河路……”

    “南蛮的外戚是个什么成色,你我还不知晓吗?”

    “有此两人在,胜过十万大军!”

    谋士听着,只能低下头去。

    因为梁乙逋所言,是事实!

    当年,五路伐夏,南蛮的环庆路兵马,在南蛮大将刘昌祚的统帅下,屡战屡胜,凯歌高唱。

    大白高国的无数名将、猛将,都折戟于其手中。

    其进兵速度之快,以至于灵州城在其兵临城下的时候,都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让其统帅的骑兵冲入城中了。

    然后……

    天降恩人高遵裕,一道军令,让大白高国走出了亡国危机。

    让仁多零丁,得以从容部署,掘开黄河,水淹七军。

    而高遵裕,已经是南蛮外戚里的佼佼者。

    这数十年来,大白高国只要发现对面有一个南蛮外戚坐镇,士气都能凭空涨三成——没办法,这些外戚总是会想方设法的给南蛮的将帅们扯后腿、使绊子,生怕他们立功受赏!

    偏南蛮的将帅们,只能任由他们胡闹,而不敢有丝毫意见。

    所以,对大白高国而言,对面的南蛮有一个外戚,等于有了一个己方卧底在。

    想不赢都难啊!

    谋士不说话了,梁乙逋却有了点评南蛮人物的性质了。

    “熙河路之外,南蛮的环庆路,如今的经略使叫章楶!”他哈哈大笑,捧着肚子,拍着大腿:“子卿可知,我早已查过此人的履历。”

    “此人,在来环庆路上任前,一直在南蛮内陆为官,当的也都是提刑官、常平官这样的亲民官,连一天兵都没有带过!”

    “我甚至怀疑他,可能连兵法也未曾看过!”

    “而且,他今年也已经将近六十岁了!”

    “不过是个老人罢了,等到大军发动,他能安坐帅府,没被吓到弃城而逃,我都算他合格!”

    梁乙逋一边说,一边笑,说到最后,连肚子都被笑疼了。

    没办法!

    这太可笑了,不是吗?

    环庆路,是南蛮陕西最重要的一路。

    也是其精锐最多的一路。

    这样的重要地区,不放一位虎将也就算了,至少也该放一位知兵稳重的老臣吧?

    结果,派来一个连一天都没有带过,长期在腹地州郡,和刑名钱谷打交道的老文官?!

    这不是送给他功劳吗?

    “种谔已死,李宪回京,苗授、燕达更是早早的回京喝茶了。”

    “鄜延路的刘昌祚,固是勇悍,但其以一路兵马,左支右绌,能济得何事?”

    “河东的吕惠卿,更是鞭长莫及!”

    “如今我统兵四十万又有吐蕃相助,只等大军一发,南蛮边塞将处处狼烟,处处告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现代留过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