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绛都能提前得到汴京的通报。

    已经是四朝元老的太师致仕前宰相潞国公文彦博,又岂能没有自己的渠道。

    他比韩绛更早知道汴京天子驾崩,新君即位的事情。

    而且,他知道的细节,比韩绛要多。

    只是,文彦博谁都没有说。

    他将这些事情,一直藏在自己心中。

    等到汴京来的消息,终于传进了资圣禅院之中。

    文彦博才干嚎了一声,流下两滴眼泪,面朝汴京方向拜了一拜。

    然后,这位大宋太师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他的地位,已经足够让他,哪怕面对天子,也有讨价还价的权力!

    尤其是在韩琦富弼都已经先后去世的今天。

    他文彦博文宽夫,就是这大宋唯一硕果仅存的嘉佑宰相!

    太师文彦博的好友,已故的名士大儒邵雍之子邵伯温,悄悄的靠近文彦博的身旁,压低了声音,问道:大行皇帝驾崩,新君即位,您会不会进京赴阙面圣?

    文彦博听着就笑了。

    老夫患病在身!他轻声说道:恐难远行啊!

    邵伯温低下头去,他听懂文彦博的意思了。

    太师这是在自抬身价。

    汴京的太皇太后皇太后与天子,要是不派人来亲自请他入京。

    他动都不愿动。

    反正,天下人若是知道了,丢的又不是他文太师的脸!

    倒是尔等文彦博的眼睛,在他面前的晚辈后生们身上扫过。

    邵伯温程颢程颐。

    还有李常席汝言王尚恭冯行己这样在熙宁元丰时代,不愿与幸进少年们同朝为官,愤而退居洛阳的君子人物。

    他悠悠说道:都抓紧时间,能进京的都进京吧!

    若是去的晚了,恐怕太皇太后与皇太后身边,就要被小人所充斥!

    众人听着,都是点了点头,拱手谢道:太师教诲,我等铭记在心!

    文太师所言,确实是至理名言。

    如今的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对王安石和王安石的新法到底是什么态度?

    可谓是人尽皆知!

    早在熙宁年间,大内的皇太后和皇后,对于王安石极为不满,屡次在天子面前谏言废黜新法的传闻,就已经在坊间流传甚广。

    那些入过宫,拜见过两宫的命妇们回来后也都说‘皇太后皇后,不喜王安石久矣,以为王安石祸乱国家,必有报应!’

    现在,新法最大的支持者,那位天子已经驾崩,变成了大行皇帝,很快就会变成先帝,成为列祖列宗,变成应天禅院和往圣宫还有汴京景灵宫里的御容画像。

    虽然,传说新君聪慧仁圣,虽是幼冲,却已颇具人君法度,颇有天子风范。

    可他再怎么样,也都只有八岁。

    未来数年甚至十年,大宋天下军国大事,都是两宫说了算!

    不趁着这个机会,赶快去汴京城里,面见两宫,进呈正言,言说新法乱政诸事,争取两宫支持。

    那么,两宫身边,很快就会被小人的身影充满,到时候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所以,他们必须主动起来。

    就像当年,天圣年间的王曾。

    倘若当年,不是王曾主动请求与章献明肃皇后独对,言说丁谓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证。

    那个奸相又怎么可能被扳倒?

    文彦博却是拿着眼睛,仔细的看了看,在这个耆英堂内的众人,然后他好奇的问道:司马十二呢?

    太师邵伯温答道:司马公,闻知天子驾崩,便独自一人去旁边的小厢房里悲伤了!

    文彦博点点头,叹了口气:老夫去看一看司马十二!

    便拄着拐杖,在一個仆人的搀扶下,出了耆英堂,到了这资圣禅院的后院。

    在一个小厢房前,文彦博看到了那个跟了司马光十几年的年轻人范祖禹。

    范祖禹可不仅仅深得司马光的喜欢。

    已故的富韩公也很喜欢他。

    在世的时候,甚至一度想要招其作孙女婿,后来实在因为没有合适的才作罢。

    即使如此,富韩公临终遗表,也是请这个范祖禹呈递到君前的,而不是把这个机会给富家的子孙。

    这几乎就是一种传承衣钵的表态。

    文彦博同样也很欣赏这个年轻人。

    不止学问人品和才华。

    还有家世!

    范祖禹是范缜的族人,从小丧父,被族叔祖范缜带在身边亲自教育抚养长大的。

    纯甫啊文彦博走过去问道:司马十二还在伤心?

    文太师范祖禹上前拱手而拜,低着头道:相公与大行皇帝,实乃君臣相处之典范,大行皇帝之遇相公,可谓尽心尽力,无微不至,以国士待之也!

    如今,大行皇帝骤然驾崩,相公哀不自胜,在所难免!

    文彦博叹了口气。

    他当然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现代留过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