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亡,泄私愤于我,幼时还不敢对父母言此事,生怕再招致责骂。”海带大王姚光启的弟弟姚光铭,站了起来。

    姚家可是皇帝亲自圈定迁入京堂的富户,算是富甲一方的代表,姚光铭读书尚且如此,其他人就不遑多让了。

    “到了这国子监,和进了阎王殿没什么区别。”姚光铭又抱怨了一句,可谓是口出狂言。

    他已经无意仕途,但是国子监那些个魑魅魍魉们,还掌控着权力,到时候有他们姚家好果子吃,若不是心里的怨气实在是太大,也不会如此说。

    阎王殿,封建、等级、恐怖、容不得半句闲言碎语,容不得任何不同的声音,但凡是让‘阎王’们有一点不爽,他们动辄扣下去一顶立论轻率、言谈虚浮的帽子,这个让阎王爷不爽的人,立刻就会被排挤,甚至会变得寸步难行起来。

    “阎王殿…”李贽喃喃自语的重复了一遍,看向了林辅成,林辅成也是一脸的茫然。

    他和林辅成都没有在国子监就学的经验,李贽二十六岁中举,二十七岁没考中进士,立刻就去做了河南做了教谕,没有在国子监就学,而林辅成干脆就因为仁和夏氏的迫害,成了罪身,连举人都没得考。

    他们都没有这方面经验,但这是公共场合,姚光铭如此抱怨,显而易见不是什么外号之类的那么简单。

    从宗教引申到学阀这个问题,变得极为敏感了起来,大家都选择了闭嘴。

    在场的读书人,也只有一个姚光铭仗着家大业大,再加上自己兄长现在是海带大王,还是晋党党魁王崇古弟弟的女婿,才敢说出来。

    姚光启的确是从姚家切割了出去,但姚光铭真的遭受了什么冤屈,姚光启还是要为弟弟讨一个公道的。

    也只有姚光铭敢说,其他的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多数哪怕一句。

    “其实皇家格物院、皇家理工学院,就挺好的,大宗伯对格物一窍不通的外行,负责格物院的行政,外行领导内行,看似不合理,但若是任由格物院发展下去,恐怕也会成为国子监那样的,针扎不透,水泼不进的铁屋了。”姚光铭对皇家格物院、理工学院是极为羡慕的,至少那边行政力量没有失效,整体环境、氛围都比国子监要强得多。

    一旦有了对照组,事情就变的简单了起来。

    姚光铭为何敢对国子监那些阎王爷开炮?其实很简单,因为权力不再完全被国子监的阎王爷垄断了,事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姚光铭也变的大胆了起来。

    任何地方行政力量失效,都会变成独立王国,变成铁屋,这也是大明国朝贱儒过多的原因之一。

    而阻拦朝廷行政力量的,正是儒学士以法三代之上所构建的礼教。

    “其实广东巡抚王家屏,和他的弟子万文卿、伍维忠就没有这些事儿,反倒是万文卿和伍维忠,常常把王巡抚给气的半死,悔当初不该收这两个人入门。”朱翊钧还是找到了一个例子。

    王家屏和他的两个活宝弟子,入京路上,就给王家屏气得不行,幸好这俩人还知道什么是轻重,没有在面圣的时候,闹出什么乱子来。

    王家屏的宽厚,来源于葛守礼的宽厚。

    “的确,他们这样的师徒,还是少数。”朱翊钧又琢磨了下,发现这样的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宗教,是禁锢,是枷锁,是人获得自由的敌人。”当林辅成再次重复这句话的时候,掌声如同雷鸣一样。

    聚谈还在继续,谈论的问题从宗教,到了自由,再到开海,学子们格外的热切了起来。

    而前往草原喇嘛庙实地探闻的笔正、学子们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一个五十人前往草原游学,朱翊钧思索了片刻,对赵梦祐说了两句,赵梦祐领命去办。

    大明皇帝因为节俭没有提供金钱上的帮助,但是朱翊钧选择了出人,从缇骑里选出了两百人,负责保护这些前往草原的游学士子,林辅成压根就没有什么组织活动的经验,需要人帮忙。

    一旦人数超过了十人就需要一个领队,一旦人数超过了二十人就要想到吃喝拉撒,众口难调,一旦人数超过了五十人,考虑的因素会更多,比如生病,比如私自离队,比如夜不归宿等等,这样的行动,就需要进行规划和组织。

    真的让林辅成单独完成这次的游学,恐怕去的时候还好好的,回却回不来了。

    朱翊钧提供了保护和组织,帮助林辅成完成这次的草原游学。

    两百人的缇骑,其实已经超过了大将军府能够调动的极限,毕竟大将军府一共就两百人的铁林军,如此超高规格的保护,是为了防止游学发生意外,毕竟绥远新辟,马匪仍然是草原上和野狼一样严重的祸患。

    但凡是林辅成能够稍微了解一点铁林军的规格,他就会猜到黄公子到底是何许人也。

    但林辅成还是没猜出来,朱翊钧以为他是难得糊涂,但很快朱翊钧就发现,林辅成是真的没猜出来。

    手眼通天的黄公子,似乎做出什么都不是意外,在林辅成眼里,能搞到官身的黄公子,就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朕真的不务正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吾谁与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谁与归并收藏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