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什么用,凭白的消耗大明皇帝的信誉,虽然朱翊钧的信誉无限大,损耗一点无碍。

    可问题是,禁奢令会成为一些人的工具,比如巧设名目掏空府库,比如恐吓富人财敲诈小人命、比如假借禁奢之名横征暴敛。

    大明不只是一次发生过这样的事儿,比如万历十五年起,因为对张居正新政的全面推翻,大明国朝财税再次恢复到了让人不安的、隆庆六年的水平,而又因为万历皇帝修皇陵预算超过了800万两白银,国帑内帑空空如也。

    为了收税,万历皇帝启动了矿监,就是让内署的宦官前往大明各地设卡抽分,万历皇帝只要银子,这些宦官到了地方,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到南京的太监,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朱元璋孝陵的林场都给卖掉了。

    宦官收税素来如此,对于银子的狂热追求,让他们对于征税没有任何法度可言,就是完全、绝对的自由征税。

    矿监在横征暴敛,而地方也是抓紧了这个机会,巧立名目,开始共襄盛举,大明变得乌烟瘴气了起来,国势肉眼可见的败坏了起来。

    矿监的斗争一直到天启元年才结束,历时超过了三十四年,最终万历、泰昌皇帝,两次下诏召回宦官,才算是停罢矿监之事,矿监不再聚敛,但地方设立的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可没有取缔。

    整个斗争过程,就是国失大信,人心启疑的三十四年,在这段时间,透支了皇帝和朝廷所有的信誉,换来了并不是很充足的税收。

    放弃张居正新政的所有成果,换取一时的苟安,可能是万历皇帝最后悔的事儿,因为后来真的很缺钱,当倭国进攻朝鲜,朝臣们喊着进攻倭国本土,灭倭的时候,万历皇帝只能选择和谈。

    下一道不能执行的政令,就是给地方巧立名目的借口。

    李乐是回京述职的,不是给先生、皇帝施压的,他也没那个本事,就是发现了现象,请朝廷警惕而已。

    “南衙操戈索契的那些百姓,现在怎么样了?”朱翊钧面色严肃的问道。

    “现在都在造船厂和官厂做工,陛下,现在各个地方,各行各业,都缺人缺的厉害。”李乐说起了安置工作,这都是劳动力,大明哪哪都缺人,连在鸡笼岛的淡水镇、兴隆庄都跑到南衙招揽木工了。

    朱翊钧还以为这些百姓会被为难,但看来他想多了,这里面不是法不责众,而是大明的用工荒,缺人。

    朱翊钧开海投资的3712万银,正在不断的膨胀着,虽然朱翊钧的内帑停下了投资,但已经落成的这些官厂,稳定运行,留存的利润也让官厂不断的扩产。

    就这件事,朱翊钧和李乐沟通了很久,才知道为何废除贱奴籍的政令可以得到推行,以皇帝和朝廷为主导的投资,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各地的手工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这些手工工坊需要人。

    大明的百姓九成都是农户,愿意离开土地到工坊做工的还是少数,缺人之下,废除贱奴籍,建立自由雇佣关系,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江南地面的势要豪右不是没想过雇佣一些番夷,但是这些番夷,实在是…一言难尽,最终还是只能在腹地想想办法了。”李乐说起了大明手工作坊主们的解决之法,一些势要豪右在元绪群岛雇佣了一些当地的土著,发现是真的难用。

    “他们有的时候很懒,有的时候又很勤。”

    李乐说到了势要豪右在元勋群岛开拓时候遇到的情况,土著懒是不挥舞皮鞭根本都懒得动弹,田里满是野草,都不管不顾。

    至于勤劳,则是厂里刚刚烧好的砖,勤劳的土著们,就开始辛勤的忙碌的起来,把这些烧好的砖拉到了自己家里,任何种植园,都是一样的情况,只要离开七天时间,就能被搬的干干净净,为了不被搬空,不得不营造土坯城墙和护城沟渠。

    “这种现象,其实是因为他们玩命的劳动,也换不到报酬,所以慢慢的就变成了这般模样。”李乐思索了一下说道:“陛下,吕宋马尼拉有一个铜矿,现在叫铜祥镇,是铜金伴生矿。”

    “朕知道铜祥镇,上一次是铜祥镇总办陈成毅入京叙职,现在吕宋有铜山十一座,陈成毅可是朕特赐恩科进士之一。”朱翊钧立刻点头说道,陈成毅可是国姓正茂手下的中流砥柱之一,十一个铜镇就是吕宋总督府维持统治的基石。

    李乐这才叫继续说道:“铜祥镇那个地方原来叫蓝贝金山,西班牙殖民者会杀死任何胆敢偷偷淘金之人,将人杀死后倒吊在树上威慑土著不得淘金。”

    “有个叫哈瑞的淘金者,他本来是马尼拉附近的一个农户,结果有一天红毛番带着火铳,驱赶了他,他从自己的土地上离去,投奔了五十里外已经嫁人的女儿。”

    “哈瑞投奔女儿,到了之后,才发现女婿正在打女儿,哈瑞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给了女婿,让女婿不要再打女儿了,就自己搭了个茅草屋,没有了土地的哈瑞,只好去了蓝贝金山偷偷淘金。”

    “他每天早上只吃一个芋头,再吃点盐,就去淘金,如果在路上能抓到一个猴子,或者蛇,就是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朕真的不务正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吾谁与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谁与归并收藏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