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无比懊悔:早知如此,他就该在收到丞相遗作《二十四篇》的那天起,每晚抽出一点时间,坚持抄写一部分内容,搁到现今,即使再慢的写字速度,怎么着也该积攒到另一份书籍了怪他思虑不周,硬生生把陛下给忘了。

    话说他怎就把陛下给落在脑后了呢?——陛下敬重诸葛亮,还尊称诸葛亮为亚父,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而他姜维是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哪怕是之一,也能勉强与陛下沾亲带故

    这么好的优势,偏被他给忽略了。

    怪他!怪他太疏忽大意了!

    都怪以前,以前有丞相诸葛亮在前庇护,支撑一切,而他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压根不必考虑陛下会不会重用的问题!反正战场之上,全由丞相诸葛亮统筹,由丞相诸葛亮说了算,关陛下何事?他只需按照丞相的指挥行动即可

    可是,丞相终是殒命五丈原,他失去了后台,不就得重新再找么?

    找啥啊?找新的丞相么?找新的大将军么?——有谁能比陛下这个后台更硬?

    他的记忆里,的确见过陛下,但与陛下的亲近程度,远不如丞相。

    现在,他就特别需要陛下的重视:好歹要达到只要是他的谏言,陛下就一定会聆听和采用!再不济,哪天他犯了无伤大雅的小错,陛下能够包容,不予追究!

    右拳击左掌,姜维斗志心起:尽管最佳的时机错过了,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他这就把《二十四篇》抄一份儿,寄给远在成都的陛下,以示忠心与示好。

    但愿陛下能视自己为心腹重臣?

    且慢!

    《二十四篇》他放在了哪儿?

    好像是之前他也希望带在身边,以便随时翻阅学习。

    但因《二十四篇》用的是竹简著书,体积太大,不方便携带,是以被他留在冀县。不过,他倒是把丞相诸葛亮生前总也不离手的羽扇带在身边。

    就珍藏在他临时住居里的一只木箱里。

    那只木箱原是他的随身行李来着。

    回过神来,他后觉地记起《二十四篇》仍在冀县,没法立即地取用,不禁地坐了回去,还一脸思索状儿,直看得梁绪和梁虔面面相觑:将军又怎么了?

    不等梁绪和梁虔再问,姜维清了清喉咙,流畅地转移话题道:

    请求陛下派遣援军的事儿,两位可有异议?

    梁绪和梁虔顿了一顿,齐齐地摇了摇头。

    那好,到时我亦会上表文书,派人送去成都那儿。姜维一锤定音,又问,剩下的,便是我和梁虔将军你带兵带粮支援陈仓了。

    梁虔将军,可知陈仓现存多少粮草?

    啊?这

    梁虔张大了嘴巴,瞠目结舌。

    不必他提问,他都看出来梁虔压根没接触过,遂决定道:还好大方针定下来了,稍后你就带梁绪将军去清点物资,早做准备。

    喏喏!梁虔还能说甚么呢?

    梁虔只得抱拳,响应。

    梁绪亦是。

    侧过脸来,梁绪瞅着梁虔,无声地思忖:阿虔啊阿虔!比起伯约,你对广魏郡的了解程度,似乎差了一截儿?

    只恨自身更差:对比梁虔,梁绪才来广魏郡,更加不熟悉。

    难怪将军只找梁虔备战,而不是梁绪带梁虔

    梁绪微感失落,却能很快地理好思绪,摆好心态:至少我能给将军和弟弟跑腿儿,总能帮得上忙!

    姜维拍了拍手,再把刚才讨论的内容总结了一遍,后道:二位还有异议否?

    谨遵将军命令!梁绪和梁虔说。

    于是,姜维起身道:那我宣布,这次会议结束!二位将军且去忙罢!

    他还要写好几份文书呢!

    梁虔和梁绪一前一后,朝他拱手告退。

    末了,待梁绪和梁虔走得远了,自以为姜维听不到,姜维就听到梁虔兴奋道:兄长,你可算来了,这次广魏郡被拿下可轻松了

    梁虔的声音渐行渐远。

    嘴角抽了一抽,姜维不置可否,只命人备好笔墨纸砚,兀自地坐在书案前,开始苦思冥想,奋笔疾书写文书。

    姜维要写四份文书。

    前两份文书皆会送去天水郡冀县,送到尹赏和上官雝的手里。

    让他想一想,他要写甚么?

    他得让尹赏汇报一下天水郡的物资粮草和兵力,再把诸葛亮丞相赠给他的《二十四篇》完完整整地送来。

    瞧他多有诚心!

    原本他可以请尹赏找人把《二十四篇》快速地抄录一份,再借他之手,转送陛下。只因他觉得找别人抄,没有自己抄的更显诚意。

    另外,他需要了解天水郡的有效资源,打算摸清情况后,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一部分留给天水郡,另一部分则交给上官雝,命上官雝镇守天水郡的同时,再与陇西郡守取得联系,想方设法获取陇西郡守不起兵攻打天水郡的承诺

    不!

    或许陇西郡守根本就没想过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小桥静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桥静水并收藏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