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好些了吗?

    他细心地帮诸葛亮缓气好一会儿,总算见到诸葛亮喘了喘气,没再咳嗽了。

    可是,诸葛亮的病情依旧不太乐观。

    眸色微黯,他不厌其烦地劝道:丞相,请多保重,莫要劳累了。

    诸葛亮闭目假寐片刻,没有答话。

    叹了叹气,他像往常一样,决定盯着诸葛亮,直至诸葛亮自觉入睡。

    偏偏诸葛亮缓过劲来,睁开双眼,状似无所谓的模样,又与他商讨了接下来的具体细节,末了才道:尚早,呆会再休息。

    他面无表情道:那好,伯约呆会再走!

    他守在一旁,盯着诸葛亮若无其事地拿起文书七八本,仔细地翻阅和审批,后又拿出新的空白竹简,默默地写字,疑似又在书写生平之著作——

    这次,他看见诸葛亮写的是有关将苑之兵权篇:

    短短近百字,诸葛亮涂涂改改,断断续续,写得气喘吁吁。

    其内容也相当出彩。

    令他感同身受。

    更害他一不留神,看入迷了不说,还让诸葛亮又熬夜了!

    他:

    回过神来,他一边弯下腰来,将那些竹简纸笔逐一拿开,一边小心翼翼地扶起诸葛亮,板脸道:丞相,很晚了!!

    你真该就寝了。

    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自打他第一次强势地劝说诸葛亮后,他的动作就越发娴熟和自然,已能淡定地无视自身的一举一动委实失礼了。

    幸好诸葛亮没有计较。

    但也一副左耳进,右耳出的样子,更有甚者我听进去了,但却依旧我行我素,压根没把他的劝诫放在心上。

    诸葛亮站起身来,轻轻地推了一下他,说道:我这便回去歇息,你也早些准备,趁着天亮之前就出发罢!

    前往冀县要趁早,最好趁夜就前往,毕竟黑色是掩护,不易被魏军察觉。

    点了点头,大道理他也明白,只是朝诸葛亮拱了拱手,他正要退下,才走几步,又停了下来,转身道:

    丞相,关于魏将夏侯霸

    他适时地欲言又止。

    诸葛亮侧过脸来,询问:伯约想建议甚么?

    垂下眼帘,他慎重道:好不容易活捉魏军一员大将,还请丞相陛下千万不要轻易地放走此人,好歹要等伯约带人从冀县返回之前——

    莫要忘了他赴往冀县的真正原因,是始于那封家信啊!

    魏军敢设计他,他也不能不礼尚往来,是不?——横竖夏侯霸最终会被赎回魏国,区别在于早晚倘若放早了,蜀军手里没了人质,魏军就不受挟制;反之,蜀军则能拿捏魏军,至少能保证魏军行动会有所顾忌!

    再者,若他从冀县顺利地接回母亲,那封书信再被传遍到整个蜀国都城的大街小巷,其效果也将大大折扣——

    他都亲自地探望母亲,并接母亲回蜀国了,哪里还有不孝之说呢?

    诸葛亮颔首,自是也想到了这点,两眼弯弯,难得露出了一丝笑意。

    你且去罢。诸葛亮说,挥了一挥手中羽扇,仍不忘记地叮嘱道,此去冀县,切记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我军最多只能拖住魏军两个月。

    伯约明白!他不由地深深注视诸葛亮,像是要把诸葛亮永远地记住似的,更是留意到诸葛亮的脸色灰白灰白,隐隐地透着死气。

    心下一沉,他不再多说甚么,转头就走。

    目送姜维走出主帐,甚至不见其身影,诸葛亮终于感到胸口有一股气血汹涌翻腾,压都压不住,不禁地张口一吐——

    噗!

    诸葛亮吐出一口血来。

    丞丞相!拐角处,两名童子面带哭意,一左一右地跑上前来。

    晓英,晓月诸葛亮看着眼前的两名童子,毫不在意地擦去嘴角沾到的血迹,无力地说,不许告诉旁人!我没事,还能撑得住。

    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撑到撑到

    撑到何时?

    诸葛亮没能细想下去,只堪堪地补充一句你们谨慎一些,若被别人瞧见,就说我困了,或是没睡好。尔等冷静,不许惊慌后,便两眼一翻,昏了过去。

    两名童子轻呼一声,连忙地接住诸葛亮,并把诸葛亮扶好,躺去榻上,再悄悄地去找医师

    关于诸葛亮病重的消息,完全被诸葛亮本人捂得密不透风!哪怕有识之人察觉,亦不会料到诸葛亮大约病到无力回天。

    隐约地意识到自家丞相重病,只怕时日不多的姜维他心事重重,带上姜虎和姜豹这两名亲信,一起返回自个儿军帐,但在途中竟又遇见了魏延!

    魏魏文长将军?他抬头,望了一眼星空,依然望见夜星点点,赫然又是深夜时分纳闷地,他问,文长将军怎地还没睡下?

    魏延低声道:我有要事想与伯约将军商谈,敢问方便否?

    请随我来,我们去帐中叙话。他说。

    然后,他吩咐姜虎和姜豹去收拾行李,再召集三千弓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小桥静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桥静水并收藏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