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出去后时间还早,但这次的元旦之行到了这里也差不多了。

    老徐倒是没忙着帮高盛带话,但总之他开始急着出国,出了宾馆就往机场赶。尤其是在机场等消息的时候,外管局的正式文件已经发到红水基金那边去了,老徐听后吓得魂都飞出去了。

    他的担忧显然不是空穴来风,毕竟这件事确实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工行的一次信息演练中,一个刚从纪律系统调过去的保密小组组长发现了一份有关红水基金的文件,出于职业嗅觉,他把这份文件留了下来,并提交给了上级。

    而官府最近刚好刚出台反洗钱法,最近遇到这种事的处理效率高得不可思议,报告发出后,当天就已经打通了上下关节,而红水基金虽然国内管不着,但是文件上可说得很清楚,快看传媒跟这家基金的关系非常密切。

    于是就像是推翻了第一片多米诺骨牌,起初只是一点小小的推力,但这股力量迅速膨胀扩大,将巨大的压力压向了似乎对此没什么防备的狙击目标……

    再加上高盛的推波助澜,看起来好像确实声势不小。

    高盛并没有掩饰自己在这件事当中扮演的角色,他们的一切手段合法合理,为了让自己不至于背上泄露友商的商业秘密的黑锅,他们甚至主动策划了这起‘偶然’——他们没有泄露友商的商业秘密,只是在教工行做保密管理的时候故意把三方的商业秘密放在了一个盘里,然后推动工行来‘偶然发现’而已。

    而这个布置周密的阴谋这样爆发开来,然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据说,当天申城与临安当地的地方官府反应很激烈,跟银行你来我往,外人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总之似乎是神仙斗法来了几个回合。

    但是之后,据说银行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并且那位来临安会见国际友人的工行高层也匆匆上京去了,反而把临安的高盛高管晾在了一边。

    后来两个相关的企业提交了一些说明文件,没出什么事,老徐也顺利出国了。

    果然还是官府需要时间慢慢讨论确认吗?

    利益相关的各方似乎都是这么想的,但是计划既然开始了,那自然没有收手的道理。

    “阿钦……”

    在回去的列车上,两家人头顶上的空气似乎仍然凝重。

    老陈坐在前排,强行找话题跟老人说着话,徐奶奶却有点魂不守舍——不管怎样,白天目睹的那一幕对她的冲击有些太大了,对普通人来说,理解复杂的商业逻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度放大某方面的威胁、但又无法理解真正的威胁是很普遍的情况,在白天的那件事当中,她确实是看到了最不好看的那一幕,之后就算是工行的保密小组强制执法,实际上也没有再用那种相对比较野蛮的手段。

    但是老徐行色匆匆坐上了飞机的背影犹在眼前,回来的路上老人一直心神不宁,老陈试着找别的话跟她说,徐玲玲也在担忧,看向身边的陈钦,陈钦说道:“不会有事的。”

    确实不会有事。

    高盛的做法,大概与他的做法差不多——当然高盛可能稍微激烈一些,思路也不复杂,就是釜底抽薪的意思……

    当初他吊着爱德华基金,让对方误以为可以马上找更多资金接盘,结果没等着,又恰好碰上行情翻车,幕后实控人就跳楼了。

    高盛的目的也是增加红水基金的财务压力,现在他买了几个亿的cd,其中很多保证金比例较小,需要源源不断地交维持费,若是跟高盛借贷的账款对照一下,应该很容易就能知道、红水基金手里已经没牌了。

    但这个结论高盛没法知道,因为在高盛的视野里,这些资金都是红水基金提供的,红水基金有不少外部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可以帮红水基金兜底、提供弹药,但是背景却不怎么干净。

    为了‘釜底抽薪’,高盛策划了这次‘误会’……

    对这种背景有问题的离岸资本来说,监管铁拳可比行情翻车严重得多了,面对不断撤资的投资人,一个私募基金能怎么样呢?就像是已经跳了楼的原爱德华基金一样,原本能撑满四年的可能就直接火烧眉毛了,而原本只能撑半年的……

    可能确实就要直接破产跳楼了。

    当然,毕竟这件事本来就是不会发生的。

    红水基金其实并没有什么外部资本,那些‘外部投资人’作为空城计的一环,跑光了对基金也没影响,至于高盛惊动监管驱狼吞虎,这事他也早做过准备了。

    虽然预想中官府发现这件事的节点要晚一些,但影响也不大——天朝官府没有长臂管辖权,就算拿星系软件的国内产业杀鸡儆猴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根据未来的经验,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直接管的。

    更何况陈钦也压根没想保着那些‘合伙人’,他早就准备好了名单,官府需要的话,随时都能交给他们,如果高盛想从这条路来整他,那算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

    想到这里,陈钦又仿佛是在确认一样、低声重复道:“不会有事的,徐叔也不是管这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启2003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太极猫猫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太极猫猫拳并收藏重启2003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