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行进很快,不大会儿功夫便出了宫,如一条长龙般游走在应天府的街道上。

    虽说今天是大年初一,可陛下出行祭祀,应天府尹还是天未亮便派了人手,将要途径的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又用净水泼了,垫了黄土,这才联系五城兵马司的的五个指挥使,派出军士护卫在街道两侧,护卫陛下的出行顺畅。

    对于这些事儿,老爷子原本还是很不满意的,他觉得这么做实在扰民,更是骂应天府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最后还是礼部的官员死荐,这才罢了…

    ……

    太庙位于应天府城外,据说是诚意伯刘基奉旨建造的。当然,对于刘基,朱雄英是没什么印象的,加上又已经死了,所以只是听说过。

    落了轿撵后,朱家爷仨便徒步走了进去。这里早有乐坊司的乐手等待了,其中礼部的官员也是排排站好。他们虽为礼官,可里面不是他们能进的。今天,整个天下只有朱元璋、太子朱标和嫡长孙朱雄英有资格。当然,还有起居官…

    好奇的打量了一圈,朱雄英还是第一次来,不免有些好奇。太庙有很多讲究,数量上也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僭越。

    《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

    只有皇帝才能有七庙,开国君主居中,东侧二、四、六称为昭,西侧三、五、七称为穆。

    可老爷子根本不管这套,在洪武八年改建太庙,只立一庙而有九间寝殿,供奉神主,是为“同堂异室制”。啥意思呢?就是一间庙里面立九个皇帝。

    对于这事儿,礼部和一些大儒当然是知道的,不过老爷子其他方面做的都挺好,也非常守规矩,整个太庙的修建又完全符合先祖居中,左昭右穆的原则。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建立太庙后,老爷子只往上追尊了四代,称高祖父朱百六为德祖、曾祖父朱四九为懿祖、祖父朱初一为熙祖、父亲朱五四为仁祖,神位依次供奉在中室、东一室、西一室、东二室。都在居中的正庙之中。原本他还想多追尊一些,可惜,泥腿子出身那能有那么多的讲究?还能用本子记下名字?所以也就只有这些了。

    除了这些本家先祖,还供奉着三皇五帝,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等人。

    老爷子见他看的入神,不由指着汉高祖刘邦的像说,“大孙儿,这汉高祖和咱们还是同乡嘞。咱家的祖籍也在沛县!这刘邦的出身也不算高,不过比咱可强多了,他可是当了亭长”

    朱雄英点了点小脑袋,想了想这才说道“爷爷,孙儿觉得您可比他厉害!他的起步比您高,最后做了皇帝。您出身不好,最后也做了皇帝。所以要孙儿说,布衣得天下的,就您一个!”

    “哈哈哈,大孙儿真聪明!比咱看的还透彻,别说,还真是这样!”朱元璋哈哈大笑,对于一家孙儿的恭维,那可比任何事都舒服了。而且他说的不也是事实嘛?

    旁边的朱标撇了撇嘴,小声嘀咕了一句“马屁精!”也多亏老爷子没听到,不然长短也要给他来炖炮锤!

    老爷子笑完,背着双手盯着刘邦的肖像

    “公不知我,而我知公。公与我,当为后人共知!”

    说完对旁边的起居官招了招手,示意他都记下来,这才带着朱标和朱雄英开始准备祭拜。

    只见朱元璋带头跪倒在三皇五帝的雕像前,

    “臣总理河山朱元璋,谨奏中国诸祖,三皇五帝!”

    “臣本淮右布衣,生逢于乱世,孑然一身,衣实无着,沮丧无措。”

    “大乱之中,朝不保夕,食不果腹!随毅然从军,驱逐暴政!幸得皇天保佑,臣二十五起兵,十七年征战,躬擐甲胄,调度师旅,以战止战,肃清乱贼,寰清朝野。民心所向,登基大宝!”

    “历朝历代,出身之卑莫过于臣。创业之艰辛,同样莫过于臣,得天下之正,也莫过于臣!”

    “自臣登基以来,时常感怀,一日不敢忘民间疾苦,兢兢业业,只为治下百姓过得富足安康!”

    “臣这十一年来,对外,重兵严防抵挡蒙元,使其不敢南下犯我百姓。对内,轻徭薄役,与民休息,广用德政!如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臣终不愧苍天,不愧臣之天子之位。”

    “而今正旦,臣带嫡子嫡孙祭拜三皇五帝。中华诸祖”

    “望诸皇在上,佑我大明风调雨顺。保我中华百姓繁衍丰登!”

    “臣,朱元璋拜首!”

章节目录

大明风华:我爷爷是朱元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行于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行于野并收藏大明风华:我爷爷是朱元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