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随手将手中的奏章扔到御案上,看着朱棣不冷不热的问道“几时回来的啊?”

    朱棣偷眼瞄了一下见老爷子面无表情,有些心慌,又连忙往朱标那里瞅,结果见朱标同样面无表情,只是那眼睛猛眨。朱棣又看了一眼摆在大殿中央的两个铜炉,暗想,大哥这是受罚了?被烟熏到眼睛了?

    虽然不知道什么情况,他也不敢说谎骗老爷子。从小就被揍,哪能不怕?于是老老实实的说“儿臣回来有一个多时辰了。因为带了些凤阳老家的特产,所以先去了趟曹国公府,将那些东西给了狗娃,儿臣就进宫见父皇了。”

    “唔~曹国公有东西收,你给咱准备了什么?”朱元璋斜着眼睛盯着他,又补了一句“总不能啥也没给咱带吧?”

    朱棣被盯的很是紧张,连忙陪笑道“带了,带了,儿臣给您带了整整一马车呢!都是您爱吃的。”

    “嗯,还算你孝顺。知道咱让你去凤阳老家是去做什么的不?”

    “知道,父皇那时让我和二哥、三哥去之前说要让我们忆苦思甜,知道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更要我们到了蕃地不欺负百姓……”

    见朱棣说的头头是道,朱元璋也是轻轻点了点头,还不错,至少没忘了本。

    “那你和咱说说,这两年,你都在凤阳做了些什么吧。”轻轻点着御案,朱元璋眼睛微阖,做了一副你说我听的状态。

    见老爷子如此问,朱棣彻底松了一口气,他这两年在凤阳,还真是一点懒都没偷,不止没偷懒,细说下来还算有功的。

    “父皇,儿臣在凤阳一共独自开垦了上百亩田地,空闲的时候,儿臣又将那些屯兵操练了一番,大大的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

    朱棣指的屯兵,就是卫所,一所满编是5600余人。因为朱元璋开国时,兵力太多,整个大明光兵就有三百多万,仅凭大明的赋税根本负担不起这些人的粮饷。所以朱元璋便定了这个卫所屯兵制度,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为此,老爷子还特意骄傲的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现在,凤阳的卫所,随便拉出一个,都能一个顶两个用,而且身体更加的健硕…”

    见朱棣越说越开心,越说越激动,朱元璋点御案的手猛的一顿,睁开眼睛,轻声说道“咱听说你想造反。”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

    朱棣整个人一呆,忙跪倒在地“父皇!儿臣绝对没有反意!更不敢反!况且大哥对我恩重如山,父皇对我又关爱有加,儿臣绝没有此心啊!请父皇明查啊!”说着说着,朱棣的额头都渗出了汗水,这可不是热的,这是紧张的!他还真的没有过造反的念头!等这关过了,一定打听打听谁敢如此陷害自己,找到了,一定扒了他的皮!

    朱元璋站起来,走到他的面前蹲下身子,死死盯着他的眼睛“你不想坐上那个位置?回答咱!”

    朱棣整个人都差点疯了,他毫不犹疑的直视着朱元璋的眼睛,肯定回答道“不,不想!儿臣真的不想!儿臣没那个想法!儿臣只想在蕃地守护大明的疆土!儿臣只想打仗,根本不想治国!儿臣也没那能力啊!父皇!”

    朱元璋又盯了片刻,轻轻一笑“你狗日的不用和咱保证!行了,起来吧!咱听说你媳妇儿生了个大胖小子?带回来了没有?这么大的事儿,竟然不和咱说!”

    朱棣,连忙用袖子抹了一把额头,将汗都擦干了,这才笑着说道“父皇,妙云这不才生产没多久呢,儿臣不放心她旅途劳顿,索性就让她留在凤阳了。儿臣等过了年也就回凤阳了,也不耽误什么。这次回来,一是给父皇和娘拜年,二则将我这儿子的名字入了宗人府。”

    朱元璋招呼着朱标和朱棣二人围着火炉坐下,这才问“咱这孙儿取的什么名字啊?说来我听听。”

    “高炽,爹,儿臣给他取名叫朱高炽,您那时候不是和我说吗,儿这一脉用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伯怡和仲。”

    …………

    ………………

    “小祖宗,您慢点,别摔倒了,这大雪天,地滑!”朱雄英迎着雪在前面狂奔着,后面跟着的太监王喜儿紧赶慢赶,张着双手护着他,生怕他摔倒了。

    “嘻嘻~这才哪儿和哪儿啊!我一会儿还要堆个大雪人给爷爷看看!就堆成爷爷的样子!”

    马皇后站在大殿门口的廊下笑着看大孙儿在那疯跑,这四岁的年纪正是猫闲狗弃的年纪。活泼好动也是好的,身子骨能更壮实一些。

章节目录

大明风华:我爷爷是朱元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行于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行于野并收藏大明风华:我爷爷是朱元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