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我差人给翁德仪送信,她的小厮来回信,约了明天去逛街。总算是按照若竹要求约好了,我也让人去他院子里留口信。

    最近忽然对金石没了兴趣,开始看一些戏本,当故事看,实在是百无聊赖。诗词歌赋我是没有兴趣的,看着那些典故,觉得毫无意义,反正我不会作诗。论真的好诗,也就是流传了几百年上千年那些,我记得的都是小时候被当作顺口溜,念着玩儿的,完全没有体会到什么诗情画意。

    武戏我不喜欢,冷兵器都太吓人了,我始终保持练武,无非是为了强身健体,说到底是为了活着。感觉在南粤的时候,更野蛮一点,到了京都,不但骑马场不多,街上连带着刀的人都不多,满街都是温文尔雅的文人。大周是文官统治,武官在朝廷里同品级会第一档,所以,民间也是不尚武,京都很少有学堂让孩子习武,而兵部的兵也没有多强。

    午后,柯秦送信来,说刘杨约我见面,地方在汾酒林。我们很久没有去过汾酒林了,一般都是直接在听海轩见面。

    看样子今日的事情有点需要避开人。我坐车来到汾酒林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中午吃饭的客人只有零零星星的还在,酒店大厅都空着。掌柜的见我进来,便引着我到了后院,从那个通道走过,我最后坐在了奉贤茶庄的一间雅间里。

    刘杨已经到了一会儿的模样,他面前的茶已经有点淡了,茶博士给他换了新茶,又给我冲了一杯茉莉花香片,便回身关了门出去了。

    如雨,我们有多久没这样避着人相见了?刘杨笑着,你越来越出名,我以后见你都不方便了。

    没有吧,我们在听海轩见面不就好了,为什么约在外面?六公主的人不跟着你了?

    刘杨苦笑,可不止她的人,大内也安排了人盯着我的。

    我们不是经常一起玩儿,你今日是何事?

    说起来奇怪,昨日京都那些流言你听见了吗?

    嗯,是有点奇怪。

    今日,你不是被赐婚了?陈智贞从宫里回来说,皇上昨晚和宜妃闹了矛盾,一气之下去了淑妃那边。

    这是什么原因?因为驸马的事情?

    好像是说,那个落选驸马,似乎是康王的人。

    康王?我吃了一惊,皇上知道了吗?

    似乎是涉及科场舞弊,但是并不是秋闱,那个仇洋,秋闱不过十五名,却在殿试的时候,文章第三名。好像是阅卷大臣有三名给打了甲等最高分,而且,即使作弊打分,他也是第二,第三名是一个老者,已婚已育,所以把他放在第三名。说圣上看了前十名的策论,对方鸿宾印象深刻,所以,面圣的时候,就点了方鸿宾为探花。而点探花的时候,发现黄榜居然已经抄录好了,圣上大怒,却没有声张,让大内的人彻查。刘杨缓了口气,喝了一口茶。我默默的消化着他说的。

    然后,大内的探子跟着那个仇洋,发现了他的家族有人是康王的门人。而且查到他不止他一个,还有好几个进士都投靠了康王。进士考中了找靠山,是常有的,但是,能设计好阅卷官,刚好看预定的人的考卷,实属令人惊叹。

    皇上都知道了?

    对,所以圣上大怒,就殃及了宜妃。

    为什么啊,七公主的驸马不是换成方鸿宾了?

    那是因为宜妃的哥哥便在刑部做通判,与康王走得近。皇上生气,他是看脸给女儿找女婿,但是,宜妃还和康王串通一气。圣上气得去了淑妃那边。

    你消息好灵通,可是六公主从宫里带来的?

    当然不是,她只是开心说皇上去了淑妃那里,生宜妃的气了。其他自然是青山院的人查出来的。

    杨哥儿,你告诉我这个是有什么事情要我做吗?

    我是拿不准,要怎么禀报给我哥。这件事情,极其机密,恐怕宫里都没多少人知道。皇上疑心了康王。

    那你说,皇上会对付康王吗?

    这个不好说,康王,宁王都是势力强大,皇上虽然忌惮他们,却那么多年都相安无事,只不过此次,应该是一个信号。

    嗯,新科进士出来,各方人士都在拉拢他们,而这些人也是需要一些靠山的。

    不错,皇上特意选了太子的侍讲做主考官,明显是把这一批进士送给太子做门人了,但是,皇上又给豫王指婚了闽福王的女儿。

    闽福王之前好像送过女子进宫,还封了嫔。杨哥儿,我就是好奇啊,南粤王为什么不送人进宫?都是一样的异姓王爷,皇上似乎更重视闽福王。

    如雨,你觉得南粤怎么样?

    我很喜欢,不过,客观说,南粤地处偏远,就是一个南岭山都翻不过去,要做作乱,根本不会影响中原,对京都就更是没影响了。有个事情,传达到京都都两个月以后了,京都再批复一下,又两个月,一个事情就早就过去了。

    不错,朝廷对南粤一直是这个态度,只要不造反,就相安无事,税赋什么的,本来也收不到几个钱,基本上就是朝廷不拨付,也不用南粤上缴。派去的总督将军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于无色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叶兰听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兰听风并收藏于无色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