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与天道相合的笔。

    此笔在金宁城,借儒道之力,便是一位筑基境也能敌。

    这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神兵!

    “朱先生,章某来稷下学宫也没有备什么礼物,这一支笔,就算是章某恭贺稷下学宫新祭酒接任的礼物吧。”

    “景元观,赵国,与楚国稷下学宫关系紧密,同气连枝,往后还要多亲近。”

    章立抬手,那虚幻的墨笔慢慢凝实,化为一柄三丈长静静悬浮的金色墨笔。

    随着他挥手,墨笔飞落在朱正熙的头顶。

    朱正熙微微闭目,就能感应到墨笔之中传递的大道之意。

    这墨笔,有着天道加持,其中蕴藏之力,好似山河!

    “好,多谢章先生所赐。”

    朱正熙也不谦让客气,拱拱手,高声道:“往后这墨笔,便叫做山河笔。”

    山河之笔,书写春秋。

    似乎对自己的新名字无比喜欢,那墨笔震动,旋飞,在半空之中留下“山河”二字,然后悄然隐去。

    这支笔消散了。

    但这支笔还在。

    只要需要,朱正熙可以在方圆百里之内,召唤出这支山河笔。

    高台之下,朱正熙向着章立躬身一礼。

    下方,所有的稷下学宫弟子全都向着章立躬身。

    这一刻,功德愿力汇聚,在章立身后化为一条苍龙。

    “聚功德,原来如此……”看着那道苍龙虚影,一旁不远处的罗锦瞪大眼睛,喃喃低语。

    章立转过头看他一眼,摆摆手:“今日是稷下学宫大典,章立就不夺风头了,元庆观主,你来帮朱先生主持大典。”

    景元观观主来主持大典。

    本来这大典是修行界的上仙主持。

    现在,这位上仙已经这般狼狈,失魂落魄,哪还有资格主持?

    而且,章先生既然发话了,那就得是元庆观主来主持。

    景元观的观主,在今日,也有了主持庆典的资格。

    高台上的章立和罗锦悄然离开。

    大典继续,但所有人都有些心不在焉。

    实在是刚才那一战,章立两剑倾天的景象太过震撼。

    世间,当真有如此强者?

    ……

    静室之中,章立身周灵光好似沸腾。

    他身周,有道道的金色字迹悬浮,然后与他身上的淡淡剑意相融。

    这些字迹,是儒道浩然之气。

    章立修过剑道,修过仙道,也修过武道,却没有修这儒道。

    这道浩然气,是天地馈赠。

    因为他出手,护住稷下学宫的传承,护住人道大义,也与天道相合。

    上一次在洛水之上,他代天行罚时候,观悟过一丝天道。

    这一次,天道给他的馈赠是儒道浩然气。

    这一丝浩然气,是稷下学宫弟子无数年的积累精华。

    剑道修行,本是越纯粹越好。

    他也一直都这么认为。

    只是此时,这些金色字迹之中显露的流光与自身剑意碰撞,好像能催生和提纯他的剑道修行。

    还能这样?

    抬手,一点点在面前的一颗金色字迹上。

    那字迹化为一个“行”字。

    行?

    “轰——”

    字迹碎裂,章立的面前,一位身穿青袍,手持竹杖,背着大书箱的青年儒生在缓步前行。

    这青年已经疲惫不堪,但依然脚步不停。

    直到日落时分,他方才寻到一处山崖边,简单寻些树枝做成庇护之地,然后拿出一个冰冷的馒头。

    渴了就是山泉水,饿了就是冷馒头。

    从青袍儒生,再到须发苍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辈读书,明礼,修心,上承先古,后启未来,此生,值得。”

    当这儒生倒在一座山岭之前时候,只留下一卷行过万里路的记录。

    “遇龙河绵延千里,上游从洛水分支而启,后入楚国三郡,有传说……”

    “此地名为朱玉山,其中出产朱红之玉,当地百姓命名为鸡血石。”

    ……

    修行,就是观景。

    观天地之景。

    观自身之景。

    也观他人之景。

    一个字,就是一生。

    一句话,就是一位儒道修行者此生不渝,来生不悔的追求。

    “天地有道,我当执,天道无道,吾当立!”

    “百姓疾苦,我辈感同身受。”

    “兴亡,吾之责也。”

    ……

    有人掷笔而带甲,有人折剑著书。

    有人白头开悟,一笑山河动,有人少年聪慧,一诗名传。

    儒道修行,有着与武道,与仙道都不同的意境之韵。

    便好似水墨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镇守凡尘三百年,我于人间无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灵灵灵灵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灵灵灵灵灵并收藏镇守凡尘三百年,我于人间无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