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士们也因采药炼丹、布道行医,而名播天下。

    今日这样的晴日,前来寻医问病、求药求丹之人络绎不绝。

    豪掷千金的江南道富贵官宦们,亦是时有大张旗鼓的前来聘请玉清道士作法,主持斋醮。

    若从高处往下望去。

    从山脚山门到山顶道观前,居士人流宛若流水般源源不断。

    接待居士、行走在殿宇宫观之间的玉清弟子们口唱“福生无量天尊”,身穿蓝色道袍,头戴南华巾,不蓄发。

    瞧着精气神十足,且身上道袍衣物皆是上等丝绸布料,望之便富贵气十足。

    难怪有人说,三山滴血字派中,最富裕入世的便是这阁皂山玉清宗,如此一见,便可知晓一二。

    此刻,阳光下的半山腰广场上,布满人流。

    虽然阁皂山广开山门,迎接四方来客,玉清弟子们也小笑脸相迎,一副热情好客模样。

    可是上山的居士人流,依旧大部分被阻断在玉清观宫殿群的前半段。

    越往后靠近山顶,宫殿便越是宏伟,也越是静谧安详。

    玉清宗的在籍道士极多,但大多数都是世俗挂名弟子,或者业余弟子。

    除非是核心嫡系的玉清弟子,或者与玉清宗长期交好、又豪掷千金的江南大族的贵人们。

    否则外人无法进入这玉清观深处的几座寂静宫殿。

    其中,特别是位于山顶的玉清宫,飞檐翘角,庄严肃穆。

    且玉清宫屋顶上方隐隐缭绕有紫色烟雾。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十分显眼。

    每到今日这样的炼丹吉日,一有居士准备上山,只要站在阁皂山脚下的第一级台阶前,一抬头,就能遥遥望见山顶这座主宫,与上方缓缓缭绕的奇异紫气。

    这紫气盛腾的异景,也不知是自然生成,还是下方那座玉清宫内,玉清道士在作何法事。

    每当第一次来阁皂山的居士们露出惊异神色之时,旁边山门前引路的知客道士都会一脸骄傲的微笑告诉,这是观内某位辈分极高的老前辈在闭门淬炼仙丹,这上方升腾的紫气,乃丹雾也,无需大惊小怪。

    如此这般,居士们脸上的虔诚肃穆之色,还能有少,这阁皂山玉清宗的香火,自然更加旺盛了。

    只不过,每日上山求丹的居士,大多数都会被拦在道观前面,无法深入最靠近山顶的几座道宫。

    至于有紫色丹气缭绕升腾的顶峰玉清宫,更是无人可以靠近,即使前几天一位长安贵人派来的使者,都只能在前殿束手等候。

    不过这些事情,落在途径的玉清道士们眼里都习以为常,目无波澜。

    然而此刻,玉清观前殿的众多居士们所不知道的是,此时山顶,靠近玉清宫大殿的一处雅致独特的池塘边,正有一道红衣倩影独坐水畔。

    这红衣女郎,及笄年华,女扮男装,鬓绾起,束有一顶儒冠,不施粉黛,素面朝天。

    然而即使是穿着一身火红纯色的柔顺衣裳,依旧无法遮掩住某处胸脯对于布料严重可耻的浪费。

    只是也不知,是色彩深沉单调的一众殿宇中,这一袭红衣太过显眼了点。

    还是风景这边独好,天下男子大多嫌贫爱F。

    这处池塘明明位于玉清宫右侧长廊边,而左右两侧也明明都有长廊可以离开玉清宫下山,可是大多数穿着玉清宗嫡系弟子服饰的道士们闯过玉清宫后,脚步都不知觉的拐向了右侧长廊这条道。

    路过时,不少青年玉清道士们的眼神,都下意识的飘向了长廊外的某处池塘风景。

    而这位新来玉清观不久的红衣女郎置若罔闻,似是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了廊上行人们的风景。

    她亦在看风景。

    路过的一众玉清道士们的余光视野里。

    蓝天,白云,池塘,游鲤。

    红衣女郎侧身独坐,雪白皓腕环绕交叠怀抱一只小瓷罐,微微歪头,眸子倒映池中鱼。

    天是蓝的,她是红的。

    游鲤是动的,她是静的。

    远处山是如黛的,她眉眼是如画的。

    也不知这位陌生红衣女郎是在此地等待什么,不知不觉,头顶的日头爬上高天,她已是独坐了一上午。

    或说在池塘边发呆了一上午。

    谢令姜从没转头看过周围长廊上侧目经过的道士们,那副素容似是更美的花颜有些怔怔出神,心儿像是掉入了池中,化为一尾游鲤缓缓搅动澄蓝的天空。

    她时而抬头看一眼白云,黛眉微蹙,愁跃眉头。

    时而小指撩起耳畔鬓发,悄俏低下脑袋,唇角弯出一道浅浅弧度,将怀中装有玉清宫早膳堂腌萝卜的瓷罐抱的愈发紧了点,那苦寻某位良人投入的宽广大食堂都被压的变形不少。

    也不知这大白天的,是想到了什么,偷笑的这么甜。

    难道是想到了,马上就能够回去,又能用腌萝卜投喂某位馋嘴的榆木脑袋?

    只是嘴角才朝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不是吧君子也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阳小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阳小戎并收藏不是吧君子也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