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台见曹昂如此老实,怀疑的心思去了几分,但他还是不放心,等曹昂告辞离席后,让信使来到身边问道:“那慰礼城丢失,和那些投降的幽州兵有关吗?”
信使想了想,出声道:“小人听说那些人伤亡过半,逃回来的几乎都是人人带伤,七八百人只回来了三四百,别的小人也不敢妄言。”
仇台听了,又少了几分疑虑,他命令信使退下,便见公孙妁也起身道:“妾不欲耽误大王要事,便先回去了。”
仇台望着公孙妁离去的背影,心道公孙家族这次的陪嫁不少,但自己最想要的兵士和盔甲武器,却是没有得到满足,公孙家族只送来了五百私兵,但盔甲武器很是一般,远不如公孙家精兵的配备,这让仇台借此一统马韩的打算落空不少。
想到这里,仇台脸色有些阴沉,他知道公孙家族和相邻的高句丽有领地冲突,所以才想要拉拢同是高句丽敌人的自己,但又不想自己做大,可谓是打的好算盘!
百济兵士战力很是一般,但仇台野心不小,想了不少手段来壮大自己力量,但他能找到的机会并不多,而且每个机会,都会受到风云变化的天下形势影响。
就像当初黄巾之乱时,很多青州士人工匠渡海北逃,到达了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百济收留了一些工匠,所以技术水平,尤其是炼铁农耕等极为重要的技术,在短短十年内便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但即使如此,百济的底子太薄,和中原差距仍然很大,而且很多真正有本事的士人工匠,最优先选择还是去投奔幽州的汉人士族,对百济并不怎么感冒,而且随着这几年青州局势平定,多有离开百济回到家乡的,而且这股趋势愈演愈烈。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青州归于袁熙后,在诸葛亮等人的治理下,采取的是征发精兵和与民休养生息并重的政策,百姓负担并不重,加上徐州江淮等地的支援,青州很快便恢复了元气,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没有战争,只要有人,有劳动力,生产就很容易恢复,而且百姓流民也愿意迁往富庶地区,所以这几年来,不断有曹操等其他势力治下的百姓逃去青州定居。
百济也是如此,其离着青州也就百余里海路,但两边的生活水平却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先前的难民开始归乡,甚至有百济的平民百姓跑过去的。
这种趋势无疑对百济是很不利的,仇台觉得必须要止住这个势头,于是便打起了歪主意。
于是他命兵士假扮盗匪,从海路和陆路袭击过往商船和运送平民百姓的船只,制造恐怖气氛,让百姓不敢渡海,同时还能捞到外快,事后推到三韩甚至高句丽身上,简直是一举两得。
这种事情,其实三韩和高句丽未必没有做过,只不过他们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哪里像仇台这么不讲究,所以袁熙找检事府过来后,很快便查明了百济做的勾当。
袁熙正愁没有借口,眼下打瞌睡有人送枕头,他简直求之不得,加上先前的布局也差不多了该收网的时候,于是他发兵征发百济,并提前派出了曹昂贾诩这对组合布局。
他倒是不担心曹昂反叛,毕竟曹昂也不傻,这种情况反水站在百济那边,和自杀没有区别。
更何况袁熙还加了好几道保险,曹昂身后的护卫,男的是袁熙的亲卫张放,办事极为得力,而女的就是杨凤。
其实按杨凤想法,自己接近仇台后,直接一刀砍死他就完事了,但袁熙认为一是过于危险,及时得手后众人也容易被百济侍卫围攻威胁生命,二是宣称不正,没有正当理由就杀死一国之主,事后隐患很大,极为容易导致当地民众不断造反,后患无穷。
于是杨凤只能听从袁熙安排,耐着性子静观其变,当她听到慰礼城被破,知道时候差不多了,她和张让护送曹昂回了住处,便来到院子中央,拿着环首刀在石头上磨了起来。
刷刷的磨刀声平静而肃杀,昭示着山雨欲来的危机在逐渐临近,这让在屋内看书的曹昂心中无法平静下来。
自宛城在鬼门关上绕了一圈回来后,曹昂到辽东已经好几年了,最初的时候,他也曾起过逃跑的念头,但袁熙兵士防范甚密,而且他亲眼看到密林里面频繁出没的毒蛇猛兽咬死过几个兵士后,便渐渐打消了心思。
而让他想法产生根本变化的,是这些年幽州百姓的生活改变,随着道路水利的兴修,不认识的发明雨后春笋般冒出,陌生的作物种植,都大大改善了曹昂身边人们的生活。
就像曹昂现在身上穿的,便是被称作棉衣的东西,这是曹昂所在垦荒的地方种植一种叫棉花的作物,收获棉桃后,再捻成棉线,然后纺织成布匹。
虽然这东西因为纺织技术还不成熟,织出的布匹还颇为粗陋,但保暖性却比麻衣好的多,尤其是冬衣,只要中间夹层放入棉花,就可以抵御严寒,比需要多道工序鞣制的毛皮成本更加低廉,可以说是极大改善了北地冬天的生活状况。
而且棉花还未普及,曹昂听袁熙说过,将来改良织布机后,幽州乃至天下百姓,都能有足够的衣服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信使想了想,出声道:“小人听说那些人伤亡过半,逃回来的几乎都是人人带伤,七八百人只回来了三四百,别的小人也不敢妄言。”
仇台听了,又少了几分疑虑,他命令信使退下,便见公孙妁也起身道:“妾不欲耽误大王要事,便先回去了。”
仇台望着公孙妁离去的背影,心道公孙家族这次的陪嫁不少,但自己最想要的兵士和盔甲武器,却是没有得到满足,公孙家族只送来了五百私兵,但盔甲武器很是一般,远不如公孙家精兵的配备,这让仇台借此一统马韩的打算落空不少。
想到这里,仇台脸色有些阴沉,他知道公孙家族和相邻的高句丽有领地冲突,所以才想要拉拢同是高句丽敌人的自己,但又不想自己做大,可谓是打的好算盘!
百济兵士战力很是一般,但仇台野心不小,想了不少手段来壮大自己力量,但他能找到的机会并不多,而且每个机会,都会受到风云变化的天下形势影响。
就像当初黄巾之乱时,很多青州士人工匠渡海北逃,到达了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百济收留了一些工匠,所以技术水平,尤其是炼铁农耕等极为重要的技术,在短短十年内便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但即使如此,百济的底子太薄,和中原差距仍然很大,而且很多真正有本事的士人工匠,最优先选择还是去投奔幽州的汉人士族,对百济并不怎么感冒,而且随着这几年青州局势平定,多有离开百济回到家乡的,而且这股趋势愈演愈烈。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青州归于袁熙后,在诸葛亮等人的治理下,采取的是征发精兵和与民休养生息并重的政策,百姓负担并不重,加上徐州江淮等地的支援,青州很快便恢复了元气,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没有战争,只要有人,有劳动力,生产就很容易恢复,而且百姓流民也愿意迁往富庶地区,所以这几年来,不断有曹操等其他势力治下的百姓逃去青州定居。
百济也是如此,其离着青州也就百余里海路,但两边的生活水平却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先前的难民开始归乡,甚至有百济的平民百姓跑过去的。
这种趋势无疑对百济是很不利的,仇台觉得必须要止住这个势头,于是便打起了歪主意。
于是他命兵士假扮盗匪,从海路和陆路袭击过往商船和运送平民百姓的船只,制造恐怖气氛,让百姓不敢渡海,同时还能捞到外快,事后推到三韩甚至高句丽身上,简直是一举两得。
这种事情,其实三韩和高句丽未必没有做过,只不过他们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哪里像仇台这么不讲究,所以袁熙找检事府过来后,很快便查明了百济做的勾当。
袁熙正愁没有借口,眼下打瞌睡有人送枕头,他简直求之不得,加上先前的布局也差不多了该收网的时候,于是他发兵征发百济,并提前派出了曹昂贾诩这对组合布局。
他倒是不担心曹昂反叛,毕竟曹昂也不傻,这种情况反水站在百济那边,和自杀没有区别。
更何况袁熙还加了好几道保险,曹昂身后的护卫,男的是袁熙的亲卫张放,办事极为得力,而女的就是杨凤。
其实按杨凤想法,自己接近仇台后,直接一刀砍死他就完事了,但袁熙认为一是过于危险,及时得手后众人也容易被百济侍卫围攻威胁生命,二是宣称不正,没有正当理由就杀死一国之主,事后隐患很大,极为容易导致当地民众不断造反,后患无穷。
于是杨凤只能听从袁熙安排,耐着性子静观其变,当她听到慰礼城被破,知道时候差不多了,她和张让护送曹昂回了住处,便来到院子中央,拿着环首刀在石头上磨了起来。
刷刷的磨刀声平静而肃杀,昭示着山雨欲来的危机在逐渐临近,这让在屋内看书的曹昂心中无法平静下来。
自宛城在鬼门关上绕了一圈回来后,曹昂到辽东已经好几年了,最初的时候,他也曾起过逃跑的念头,但袁熙兵士防范甚密,而且他亲眼看到密林里面频繁出没的毒蛇猛兽咬死过几个兵士后,便渐渐打消了心思。
而让他想法产生根本变化的,是这些年幽州百姓的生活改变,随着道路水利的兴修,不认识的发明雨后春笋般冒出,陌生的作物种植,都大大改善了曹昂身边人们的生活。
就像曹昂现在身上穿的,便是被称作棉衣的东西,这是曹昂所在垦荒的地方种植一种叫棉花的作物,收获棉桃后,再捻成棉线,然后纺织成布匹。
虽然这东西因为纺织技术还不成熟,织出的布匹还颇为粗陋,但保暖性却比麻衣好的多,尤其是冬衣,只要中间夹层放入棉花,就可以抵御严寒,比需要多道工序鞣制的毛皮成本更加低廉,可以说是极大改善了北地冬天的生活状况。
而且棉花还未普及,曹昂听袁熙说过,将来改良织布机后,幽州乃至天下百姓,都能有足够的衣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