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川思忖了一会,开口道:“第二件事则是我想创办一家学术期刊,想了解一下学校在这边有没有什么看法或者说建议。”

    对于学术界而言,学术期刊是整个学术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创办一家学术期刊说简单其实很简单,按照法律规定的学术期刊创办要求来就成了。

    尤其是对于他这样的学者来说,在国内更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国家都百分百的会支持。

    甚至会主动的帮他张罗好各种前期准备工作。

    但要想做好一家学术期刊,做成权威期刊,却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创办学术期刊杂志社,尤其是TOP级的顶级期刊需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性,包括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其次创办一家期刊需要大量的人脉,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比如审稿的邀请,尤其是顶级期刊的论文,一般来说只有那些真正顶级的学者才有能力去针对性的完成审核。

    而这需要的人脉、积累等方面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尤其是在国内,以国内目前的学术环境来说,想要办法一家期刊更是难上加难.

    在2018年度由国家科协组织编写的《华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版》上有明确:

    华国优势学科的高水平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外期刊上。

    数据显示,2007—2016年国内的机构在SCI收录国人科技期刊发文数,仅占发表的SCI论文总数的9%;

    简单的来说,就是100份SCI期刊论文,仅有9份发表在了国内的SCI期刊上,剩下的91份都发表在了国外的SCI期刊上。

    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国家长久以来垄断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更和国内的学术环境,以及一些政策有关系。

    其实原本华国本应该是有顶级期刊的,或者说有办好顶级刊物的能力。

    在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纪初的时候,在相当一部分现今的博导硕导还是博士后和青年教师的时候,好的中文期刊比如一级学报的总体质量是较高的。

    因为那个时候高校还没有开始扩招,科研人员相对较少,硕士毕业还能在高校找到教职,发很多文章也不是晋升的必要要求。

    在那个时候,国内的顶级刊物很重视文章的评价,是高标准且有原则的。

    但到了后来,高校扩招,硕士扩招,博士扩招。在期刊上发文变成了学生毕业、教师晋升、年终评奖的必要条件。

    投稿与发稿做成了一门生意,而且核心期刊永远不愁没有稿源,卖方市场是永恒不变的。

    在人情社会和根深蒂固等观念下,毫无疑问期刊方对作者和文章实行“双标”。

    帽子人才直接邀稿,教授投稿优先,有国家基金支持的优先,硕士一作的稿件不收,二本院校讲师的稿子也不收。

    以至于后面在引入SCI评价体系后,广受国内广受高校和学者欢迎,也给华国科学界带来了强烈震动和深远影响。

    这不仅仅是因为SCI是英文的显得高大上国际化,而是国外的同行评议、双盲评审,相对而言会更公平更透明,是一位专心做学术的人所需要的。

    国内的期刊,老实说很大一部分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而对于学术界而言,顶级期刊就代表着权威,代表着影响力,也代表着毕业、晋升评奖的必要条件。

    当然,在基础学科领域,西方国家掌控主流的发展也是原因之一。

    几乎绝大部分的顶级论文都默认使用英文,这代表着学术界前沿的理论和科技,如果你不适应英文的话,那么必然会落后。

    种种原因加起来,国内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件很‘摆烂’的事情。

    尽管上面也一直都在努力,但对于国内的学术界而言,始终没有一家顶级的期刊是所有人的遗憾。

    PS:晚上还有一更,月底了,求个月票!

    另外,八尾统计了一下之前一些大佬们零碎的打赏,准备一点点的加更,不过因为时间跨度比较大,可能会有一些统计不到的,抱歉了,届时没有统计到的我统一加更一些。

    (づ ̄3 ̄)づ╭~

章节目录

大国院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少一尾的九尾猫并收藏大国院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