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选的示范基地还是草洼村!

    其他村子虽然也有可能,但王鹤可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去做工作。

    孟大柱听说他要做新的实验,并且保证这些东西也能够卖出不少钱,立马就拨了两个大棚给他试验。

    没有办法,木耳和蘑菇在生长的时候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外面很快就刮北风了,到时候可不适合了。

    从这一天开始,王鹤带着几个村民在两个大棚里开始试验。

    因为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前面的过程还比较顺利。

    包括选取什么样的木头,什么样的基础材料适合养菌,都不用一个个的去试验。

    在秋收来临之前,王鹤就把前期工作做完了。

    接下来需要村民不间断地照顾,然后等待收获的到来。

    王鹤也是三天两头的过来看,免得村民们万一没有做好,后面就麻烦了。

    这个期间草洼村又成功获得了丰收,玉米土豆之类的杂粮产量更高了。

    玉米平均亩产在八百斤左右,土豆达到了两千斤,红薯更是超过了两千五百斤。

    玉米种得多一些,大概有一千亩地,红薯和土豆各自五百亩。

    两千亩地下来,总共收获了三百万斤左右。

    要知道草洼村才五百多人口,平均下来每人能分六千斤。

    这样的水平哪里还有什么粮食不够的?

    不过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是有计划任务的,计划外物资也有一定的收购任务。

    但即便如此,草洼村至少也能够剩下三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万斤左右。

    按照工分计算,三百多劳动力平均分到每个人一千斤杂粮!

    剩下的将会作为集体存留,以及养殖鸡鸭和猪牛羊之类。

    有了这么多的粮食打底,孟大柱野心勃勃的提出了扩大养殖场的计划。

    预计到明年要实现养猪五百头,鸡鸭共一万只!

    这么多的数量当然远远超出了计划任务的需要!

    以草洼村的人口和田地数量算,他们只需要交付几十头猪、几百只鸡鸭的任务就可以了。

    可以想象如果能达成这样的目标,草洼村光是出售计划外的猪肉和鸡鸭都能富裕起来了。

    而按照一头猪需要一千斤粮食,一只鸡鸭按五十斤算,总共需要一百万斤粮食。

    这些存留的杂粮就已经可以满足七成的需要,剩下的部分就要靠麦麸和烂菜叶、猪草之类的补充。

    但其实也未必需要那么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谁也不能保证所有的鸡鸭和猪都可以顺利养活。

    按照他们的经验估计,能养活七八成就算不错了。

    所以这部分的粮食差不多已经够用了!

    有了这么多牲畜,粪便还可以肥田,明年又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

    其他村子就没有草洼村这么多了。

    但是看到公社在表扬了草洼村后,他们终于决定全面按照草洼村的经验学习。

    一时间农村里的生产气氛浓厚,王鹤都被这种热火朝天的激情感染了。

    但是回到四九城后他又很快地冷静下来了!

    农村里的事情还好解释,毕竟是出身农村,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带着他们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也说得过去。

    可是工业设计总不会是天生的吧?

    王鹤只能苦逼地继续学习(摸鱼),然后照顾着肚子越来越大的叶娟。

    ……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

    天气慢慢变凉,人也要为年底的成绩冲刺。

    村子里的秋种结束了,草洼村基本都用上了新的麦种。

    其实就是王鹤提供的良种种出来的麦子,它们不是杂交品种,是可以自己留种的。

    草洼村全部都种植了新麦种,其他村子却是走了去年草洼村的路,只是种了一点进行实验。

    亦步亦趋也没有错,事关吃饭的问题,谨慎一点也是应该的。

    但明年草洼村能实现平均亩产两百五十斤以上的时候,估计他们就要眼红了。

    而在轧钢厂里,生产任务依然繁重。

    因为叶娟已经回家待产,王鹤就没怎么去车间。

    直到这一天去梁书记那里交一份思想汇报的时候,才在苏厂长那里听到了最近的情况。

    “王鹤你来了!这报告写得怎么样?要不要我指点一下你啊?”

    “厂长您要是能指点一下我,那当然是更好了!”

    “呵呵,你想得美!老子现在忙得很,可没有你小子那么清闲。”

    “哎哟,厂长,这不怪我啊!我倒是还想改一改那些机器,可不是您说的嘛,不能动!”

    “得了吧,谁知道你行不行呢?”

    “要不我试试?”

    “滚蛋!”

    王鹤没有想到苏厂长也在,聊了几句后就打算交报告走人。

    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四合院:从五十年代开始的采购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比利的暖风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比利的暖风机并收藏四合院:从五十年代开始的采购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