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掌握世界主要银矿成为土豪后,不甘示弱的英国站出来反对,推出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想让黄金成为世界的主流。

    正是英国的这一决策,黄金的时代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拉开了序幕。

    当英国想在金融领域单挑全世界列强的时候,美国加州突然发现了大量金矿,掀起了那一时期沸沸扬扬的“淘金热”。

    1848年之后,美国黄金的年产量从原本的4.3万盎司猛增到三百万盎司,世界上凭空多出来了一大堆黄金,而刚好喜欢自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也包括其所属的澳洲、南非、加拿大在内的一堆殖民地推广金本位,黄金开始逐渐获得了不少在经济学上的地位。

    但是,此时的法国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金本位。

    当时一心想要恢复法兰西第一帝国欧洲陆上霸权的拿破仑三世觉得自己用的金银复本位制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而且妄想让自己家用的法郎能够成为世界货币,同时还想着顺便去怼一怼英国。

    但是,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法国实在不济,最后得到的只有一场空。

    法国为了制霸欧洲开始挑衅旁边正在完成德国统一大业的普鲁士王国,也就是“普法战争”,然后嚣张的法国就输了,战败后的法国不但因为割地赔款而经济衰弱,还让法国把欧洲霸权给了德国,而且又因为德国拿了法国两亿英镑的黄金,导致德国也开始加入了金本位大军。

    欧洲数一数二的两个大国因为手握大量黄金选择金本位制度,其他国家也被影响,加快了欧洲金本位的速度,黄金开始顺风顺水地代替白银。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则是没有这么多烦恼,因为家中矿多,不管是金矿还是银矿,都是许多。

    只不过在内部,金银矿主之间也为此爆发激烈争夺。

    在欧洲大势已成的情况下,美国也逐渐放弃银本位,靠向金本位制度。

    不过即便如此,为了弥补银矿主的损失,美国财政部仍然会定期买入大笔白银作为储备。

    因为一场战争的赔款,导致金本位顺势而起,这哪里是魏广德能想到的。

    “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也。

    夫河性急,借其性而役其力,则可浅可深,治法在吾掌耳。

    如欲深北,则南其堤,而北自深;如欲深南,则北其堤,而南自深;如欲深中,则南北堤两束之,冲中坚焉,而中自深。

    此借其性而役其力也,功当万之于人。”

    此时的魏广德真正翻看河道总理万恭的奏疏,年前万恭完成疏浚京密运河,于是朝廷又派他去南直隶和江治一起治黄。

    江治的任务当然主要是开凿迦运河,而万恭则是治理黄河河道。

    而魏广德手里的奏疏,则是万恭所奏治黄之策,提出要根据水性、顺乎河道大势、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有效地指导了治黄工程的进行。

    “南北堤两束之,冲中坚焉?”

    魏广德看到这段,眉头就是一皱。

    话里的意思魏广德明白,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只是让他不明白的是,这好像就是后世网上说的神乎其神的束水攻沙法吧。

    不过,魏广德可不认为束水攻沙真能治理黄河。

    尽管在理论上,“束水攻沙”能有效减少黄河的河患,但现实中的水流无法完全带走所有的泥沙,总会有一部分沉淀下来,最后依旧会淤堵。

    在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一个念头出现在魏广德脑海里。

    让万恭继续治理黄河,顺便让他负责黄河上游植树造林的差事,理由就是减少因下雨流入黄河的泥沙量。

    不过就在此时,魏广德忽然冒出另一个念头,那就是在黄河中、上游建水库蓄水。

    都说黄河河沙多,河沙怎么来的?

    还不是降水带来的,在暴雨之后,汇聚出巨大的水流带在泥沙。

    若是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不那么大,比如在中上游建立一些水库,在黄河流域雨季时蓄水,那搬运到中下游的泥沙是否会少一些?

    要知道,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其实是在中游段,而危害体现在下游。

    中游的降雨控制不住,可是上游却是可以适当控制的。

    要建立后世那样蓄水巨大的水库,就现在大明的技术能力来说有些困难,可魏广德想到后世长江中下游专门划出蓄洪区,也就是利用低洼地区分蓄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的地区。

    只要黄河的水量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蓄水不仅可以解决西北地区的农业用水,或许对下游也会有好处。

    黄河每年搬运的泥沙总量可不是固定的,是根据数量决定。

    水少,则泥沙搬运量就会减少,造成的淤堵自然就没那么严重。

    此时,不知不觉中,魏广德已经用后世的眼光开始通盘考虑黄河流域的水患问题。

    中游植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隆万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平行空间来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行空间来客并收藏隆万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