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从中挑选,最后就是这几十人得以入宫“送死”。

    古往今来,每有大战,三军凯旋之时,多向君王敬献战俘,谓之“奏凯献俘”。

    此古制可溯至周朝,《礼记·王制第五》有载:“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祃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

    即周天子出征前,须祭天、祭地、告祖;得胜后,又将战俘送至学宫祭祀,以此振奋将士士气,并宣言君权神授等,可称“献俘礼”之滥觞。

    及至明朝,献俘礼则甚为隆重,程序严谨,规模浩大。

    《明史·礼志之军礼》有载:“凡亲征,师还,皇帝率诸将陈凯乐俘馘于庙南门外,社北门外。告祭庙社,行三献礼,同出师仪。祭毕,以俘馘付刑部,协律郎导乐以退。”

    此次献俘仪式,在京文武官员悉数到场。

    从前面官员尽是绯服到后面青袍和绿袍,也难怪万历皇帝从城里往下看,只看到尽是人头。

    此外,会同馆里暂居京城的外藩使臣,也都被带到这里观礼。

    不过此时会同馆居住的外藩朝臣,也仅有朝鲜和琉球两国使者。

    由于多年不对外干预,使得大明朝对外的威慑力大降,过去周边番邦趋之若鹜来大明朝觐,可如今大多已经不再,若不是还有市舶司下的封贡,怕都没有其他番邦派人来大明。

    不过魏广德也听说了,朝鲜和琉球使者一是来大明朝觐天子,二就是两国之间也会有一些贸易和往来。

    要知道,琉球和朝鲜虽然只是隔海,可中间还有个倭国,两国直接贸易不便,所以大多都会先到大明交易,再各自返回国去。

    终于,献俘将校押解王杲等人到了午门下,李成梁出列,率辽东将官向门楼上的万历皇帝行四叩头礼,平身后让到一侧,让皇帝能够看到他们带来的俘虏。

    “谁是王杲?”

    朱翊钧在龙椅上,身体前倾,用稚嫩童音问道。

    王杲闻言抬头,和万历皇帝四目相对。

    看到御座上的小皇帝,王杲心情是崩溃的,他不能接受输在这么一个小娃娃手里。

    实际上别说是他,辽东将官都有些惊异的偷眼看了御座上的小皇帝。

    李成梁虽然知道隆庆皇帝英年早逝,现在黄位上是个十来岁小孩,可真正看到,又是另一种感觉。

    “你就是王杲。”

    俘虏里就一个人抬头,所以小皇帝很容易就知道人是谁,随即追问道:“就是你不断发兵侵扰我辽东边镇,屠戮大明子民,为什么?

    当年我大明好心接纳尔等在关外居住,想不到尽是一群狼子野心之辈。

    伱也别说我大明对尔等薄待,若是不服王化大可回到北方家乡去,我看你们就是一群不知礼教之辈。”

    (本章完)

章节目录

隆万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平行空间来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行空间来客并收藏隆万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