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等读书识礼难道就是为了科举出仕,为了身居高位安于享乐而不顾万民于水火”

    魏广德说出想要请朝廷降档简办荣恩宴的想法后,双眼就环视众人,看他们的反应。

    这样的事儿,以他这个小小进士肯定是不够资格的,在魏广德看来,至少也得2/3以上的新科进士同意才行。

    民主很重要。

    没让魏广德失望, 这会儿的进士们还没有步入官场,自然没有被官场那些不好的风气影响,在听到魏广德的想法后都是眼前一亮。

    确实,荣恩宴的规格很高,每次举办靡费的银钱也是不少,传闻每次耗费高达千两之巨。

    至于说让进士们为灾区捐款?

    对不起,在现在这个时代, 更多的其实都是为本乡本土捐资助困, 可没有为外省提供帮助的意识。

    是的,在这个时代里,乡土观念很重。

    当官了或者发财了,为宗族子弟、乡亲父老提供一些帮助,修桥铺路啥的,都是义务,这个大家都能接受。

    可是要说江西福建的进士掏钱捐助山陕灾民,大家可从来不会去想。

    该不该捐?

    该捐。

    该谁捐?

    自然是山陕的士绅。

    当然,在进士们看来,既然朝廷国用不足,那么精简一些不必要的开销也是应该的。

    荣恩宴,对于他们进士来说,更多的就是那种荣耀, 毕竟是科举最高规格的宴会了。

    至于宴会上是美酒还是清水, 佳肴还是稀粥,是真的不重要。

    “好,我支持。”

    “对,我也觉得这样好。”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郭东, 也就是最开始说话的那人, 他是山西人,对魏广德的传胪身份也是有点阴阳怪气的,不过在这个时候也是最先出声支持的,虽然提前到了京师没有亲眼看到家乡的惨状,可是家信字里行间他也能看出许多。

    而第二个出声支持的是何邦礼,他这时已经起身大声对其他同年念道“先师有云,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我等皆为圣人门徒,当此百姓受苦之际,正该秉承先师所言,周济百姓。”

    随着他话音落下之时,郭东一桌的山西进士纷纷起身附和,随之江西和福建进士也都起身支持魏广德的意见。

    魏广德看到众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自己身上,随即站出来向中进士拱手一揖,道“前朝司马相公曾作《训俭示康》,那是广德见到此文章时还小,但也是大为触动。

    俭,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

    当此国朝只用不足, 我等不仅要学习司马相公温良谦恭、刚正不阿, 更应该学习他勤俭节约, 不喜奢侈。”

    说道这里,魏广德略一停顿才继续说道“只是,正如书中所言,‘君赐不可违’,荣恩宴可以照常举办,只是降低菜品等级甚至就以清水馒头亦可,我们要的是那份皇上赐宴的荣耀,那是对我们十年寒窗的一个认可。”

    说完话,魏广德又看看楼上的几十位进士,“此荣恩宴是皇上对叁百进士的褒奖,我们不能代表,所以我意马上寻找更多的同年,晓之以情,我想大家都不会反对的。”

    “嗯,我们这就去找其他人,说说山陕灾情,想必都会体谅。”

    夏可范也说道。

    随即众人下楼,又和楼下的进士们说起此事,听闻山陕地震损失如此巨大,数十万百姓因此丧生,更有无数百姓因灾流离失所,自身一口答应下来。

    很快,这酒楼里近百新科进士被魏广德分成几路分头行动。

    魏广德做为传胪,是这些进士中名次最靠前的,至少在人找到诸大绶、陶大临和金达前,众人自然就是以他为首。

    魏广德带着一些江西、山西和福建的进士前往礼部衙门,因为荣恩宴是礼部负责操办,到目前为止他们还不知道嘉靖皇帝下诏派何人负责代表他主持明日的荣恩宴,在这个时候也就只能找到礼部陈情。

    而其他人则分别沿大街寻找其他同年,还有叁路分别前往浙江、南直隶和江西会馆,寻找本次殿试的一甲叁人。

    说起来,魏广德也是在提起此事后才想到,这么操作一番,似乎有利于他在同年中威望的积累,一开始魏广德还真没想到这上面去。

    自然,他是希望找不到状元、榜眼他们的,但是魏广德却不能宣之于口,还必须主动说起此事,否则事后必为人所记恨。

    能考到进士的,肯定有书呆子,但是毕竟是少数,其他人事后也必然反应过来。

    所以,魏广德不打算留下这个口实,无论怎么说,都是他提出并倡导起来的,自然在之后分派人手寻找同年和陈情两件事上要主导下来。

    很快,人手分配妥当,魏广德就带着劳堪、郭东等进士直接往礼部衙门去,而夏可范等人则四处找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隆万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平行空间来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行空间来客并收藏隆万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