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三国演义》同人作品出现了(2/3)
人口,必须加以干涉。
汉宣帝本人也下达了命令,规定低级官吏和普通民众的婚姻开支不得超过上限。但皇帝的干涉,也没法改变社会风气,最终依然没能产生足够的效果。
整个两汉时期,也和罗马一样,没有找到面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而后世,这些情况也总会反复出现。这根本不是朝廷几道命令,或者大儒们苦口婆心教育,就能解决的。
神父们给郭康也不是第一次说这些。他们和郭康比较熟悉,觉得他看问题的视角独特,而且经常有好办法,因此总是像期待圣贤指点一样,希望他能直接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郭康毕竟不是真的圣贤。像蒸汽天兄这种工程,无非是因为,未来的人们早已有了成功的经验,因此他能直接确定正确的方向,带领大家去努力实现目标。但是,像这些问题,未来的经验就派不上用场了——因为哪怕几百年后,情况也没见有什么本质变化。
郭康根本没信心去宣称,自己那个时代,人们已经成功解决问题了。甚至,连当时社会正在尝试的这条道路,究竟是不是正确的方向,是不是已经看到了一些成功的迹象,他都不敢断言。自己都不能说服的状态下,让他怎么去说服和带领其他人啊。
当然,从长远看,整个文明其实也有周期性的自我调节。
人口减少和汉晋时期的朝政混乱是同步发生的,这二者都会导致外族进入。外族的进入会进一步引发社会混乱,而社会一旦动荡起来,这些奢侈的嫁娶活动,连同逐利的女子,也就消失了——毕竟那会儿,总不能去找石虎要彩礼吧。而等到秩序再次恢复,社会也就回到了一个周期之前,大家还没有骄奢淫逸起来的状态了。
虽然听起来,这根本不算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横向对比其他文明的话,交给周期律保底,也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只能希望罗马能尽快复兴,至少让地中海世界这边,先有个周期律产生的土壤再说。否则,就算研究和讨论,恐怕也是白费功夫了。
而目前的情况,郭康只能先做自己可以做的那一小部分。他其实也不想把婚礼搞得大过头,但这个仪式,其实已经成了一种公用节日。上次凯旋,因为突发意外,导致没玩够的市民,很多都在盼着这次的活动呢。
早在正式婚礼之前半个月,城里就开始了“预热”活动。虽然希腊人最喜欢的通俗戏剧少了很多,赛车场也冷清了下来,但新的热门娱乐,也在迅速产生。
目前看来,只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在大都这种地方,根本不缺相关的从业人员和作品。乱局结束之后没过多久,剧作家们就继续推出新作了。不少剧团被迫关停或者遭到取缔,但这反而让一度被垄断的市场,更加活跃起来。很多其他地区的剧团,都纷纷赶来,参与进这场“鲸落”的狂欢。
乔安娜写信给郭康说,她就抓住这个机会,从家乡聘请了一众艺术家,到这边开拓市场,还多次邀请郭康去访问、欣赏。只是,狄奥多拉最近管的很严,郭康就没空出去,所以只能都婉拒了。
而意大利艺术家,也只是这些外来影响的一部分。目前风头最盛的,其实还是从北方传来,又加以改进的“三国戏”。
罗贯中告诉郭康,他自己就是个三国迷,来到罗马之后,也多次采风,想看看这边流传的故事。因为早在他之前,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随着早期世侯那一代人,传到这边来了。
这次,因为大都内部出现异常情况,汗廷紧急下达命令,把原本的驻军调走,又调来可靠的军队,在城内外布防。新进城的士兵,都是之前刚打完仗,正在庆功,还没解散回乡的老兵。等局势稳定之后,这些人便继续组织了几场活动,算是把两个功劳一起庆祝了。
这批老兵大部分都是河南人,他们的娱乐,也有当地自己的特色。大家也都喜欢唱些戏文小曲,但和大都之前流行的希腊戏剧颇有差别。
在剧本剧情方面,也是如此。大都这边,得到罗贯中来说书,意外火了起来,三国故事才算成为“显学”;而郭家的老家那边,都已经自行衍生出“关公斩撒旦”这种故事了。显然,对于三国故事,也比这边接触的要早不少。
老兵们的爱好引起了不少剧作者的注意,两边的不同风格碰撞之后,也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系列新作品。只不过,很多作者的文化水平一般,也不太了解塞里斯历史,倒是想象力极其丰富,因此总是能搞出让人眼前一黑的剧情。
罗贯中说,他的三国话本,就是对三国历史的二次创作,本来也不应该抨击其他人,试图阻止他们再次进行改编的。但现在,由于突然的流行热潮,外头已经开始出现诸如“圣彼得和圣保罗在关公像前结拜”、“关公护送天兄出行,一路砸了五座犹太教祭坛,砍了六个祭司”之类的故事了。
罗贯中指出,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但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在街上,举行三国人物表演了。现在,毕竟是郭康自己的婚礼,他也不想让庆祝活动搞得太抽象吧。所以,多少还是管一管比较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宣帝本人也下达了命令,规定低级官吏和普通民众的婚姻开支不得超过上限。但皇帝的干涉,也没法改变社会风气,最终依然没能产生足够的效果。
整个两汉时期,也和罗马一样,没有找到面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而后世,这些情况也总会反复出现。这根本不是朝廷几道命令,或者大儒们苦口婆心教育,就能解决的。
神父们给郭康也不是第一次说这些。他们和郭康比较熟悉,觉得他看问题的视角独特,而且经常有好办法,因此总是像期待圣贤指点一样,希望他能直接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郭康毕竟不是真的圣贤。像蒸汽天兄这种工程,无非是因为,未来的人们早已有了成功的经验,因此他能直接确定正确的方向,带领大家去努力实现目标。但是,像这些问题,未来的经验就派不上用场了——因为哪怕几百年后,情况也没见有什么本质变化。
郭康根本没信心去宣称,自己那个时代,人们已经成功解决问题了。甚至,连当时社会正在尝试的这条道路,究竟是不是正确的方向,是不是已经看到了一些成功的迹象,他都不敢断言。自己都不能说服的状态下,让他怎么去说服和带领其他人啊。
当然,从长远看,整个文明其实也有周期性的自我调节。
人口减少和汉晋时期的朝政混乱是同步发生的,这二者都会导致外族进入。外族的进入会进一步引发社会混乱,而社会一旦动荡起来,这些奢侈的嫁娶活动,连同逐利的女子,也就消失了——毕竟那会儿,总不能去找石虎要彩礼吧。而等到秩序再次恢复,社会也就回到了一个周期之前,大家还没有骄奢淫逸起来的状态了。
虽然听起来,这根本不算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横向对比其他文明的话,交给周期律保底,也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只能希望罗马能尽快复兴,至少让地中海世界这边,先有个周期律产生的土壤再说。否则,就算研究和讨论,恐怕也是白费功夫了。
而目前的情况,郭康只能先做自己可以做的那一小部分。他其实也不想把婚礼搞得大过头,但这个仪式,其实已经成了一种公用节日。上次凯旋,因为突发意外,导致没玩够的市民,很多都在盼着这次的活动呢。
早在正式婚礼之前半个月,城里就开始了“预热”活动。虽然希腊人最喜欢的通俗戏剧少了很多,赛车场也冷清了下来,但新的热门娱乐,也在迅速产生。
目前看来,只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在大都这种地方,根本不缺相关的从业人员和作品。乱局结束之后没过多久,剧作家们就继续推出新作了。不少剧团被迫关停或者遭到取缔,但这反而让一度被垄断的市场,更加活跃起来。很多其他地区的剧团,都纷纷赶来,参与进这场“鲸落”的狂欢。
乔安娜写信给郭康说,她就抓住这个机会,从家乡聘请了一众艺术家,到这边开拓市场,还多次邀请郭康去访问、欣赏。只是,狄奥多拉最近管的很严,郭康就没空出去,所以只能都婉拒了。
而意大利艺术家,也只是这些外来影响的一部分。目前风头最盛的,其实还是从北方传来,又加以改进的“三国戏”。
罗贯中告诉郭康,他自己就是个三国迷,来到罗马之后,也多次采风,想看看这边流传的故事。因为早在他之前,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随着早期世侯那一代人,传到这边来了。
这次,因为大都内部出现异常情况,汗廷紧急下达命令,把原本的驻军调走,又调来可靠的军队,在城内外布防。新进城的士兵,都是之前刚打完仗,正在庆功,还没解散回乡的老兵。等局势稳定之后,这些人便继续组织了几场活动,算是把两个功劳一起庆祝了。
这批老兵大部分都是河南人,他们的娱乐,也有当地自己的特色。大家也都喜欢唱些戏文小曲,但和大都之前流行的希腊戏剧颇有差别。
在剧本剧情方面,也是如此。大都这边,得到罗贯中来说书,意外火了起来,三国故事才算成为“显学”;而郭家的老家那边,都已经自行衍生出“关公斩撒旦”这种故事了。显然,对于三国故事,也比这边接触的要早不少。
老兵们的爱好引起了不少剧作者的注意,两边的不同风格碰撞之后,也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系列新作品。只不过,很多作者的文化水平一般,也不太了解塞里斯历史,倒是想象力极其丰富,因此总是能搞出让人眼前一黑的剧情。
罗贯中说,他的三国话本,就是对三国历史的二次创作,本来也不应该抨击其他人,试图阻止他们再次进行改编的。但现在,由于突然的流行热潮,外头已经开始出现诸如“圣彼得和圣保罗在关公像前结拜”、“关公护送天兄出行,一路砸了五座犹太教祭坛,砍了六个祭司”之类的故事了。
罗贯中指出,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但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在街上,举行三国人物表演了。现在,毕竟是郭康自己的婚礼,他也不想让庆祝活动搞得太抽象吧。所以,多少还是管一管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