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发明的马蹄铁、马镫大大增加了秦锐士骑兵的战斗力,使得秦国的合围战术更加胜利,战果之所以如此之大,与此脱不了干系。

    三是韩魏之所以这么干脆的答应了休战、退出合纵,也是考虑到了吴驹和其背后的医家的因素。

    就这三点而言,此役中功劳能与之比肩的便屈指可数,更离谱的是吴驹还不是秦国将士,人家本来只是想从函谷关过个路而已。

    也幸好他从函谷关过路,幸好他被韩魏的封锁边关给拦了下来,若非如此,让疫病大肆蔓延的话,子楚真的没有打赢这一战的信心。

    “不值一提。”吴驹摇摇头。

    子楚没管他,继续问道:“寡人在想给你个什么奖赏比较好?加官进爵?”

    “不了,我挺喜欢现在的爵位和官位的。”吴驹满不在意。

    五大夫,大夫,和他的医者身份挺配。

    客卿,屁事不用干,每个月就能领工资。

    真好。

    子楚摇摇头:“那不行,赏罚分明乃是君王治下,国家立足之本。”

    好不容易有个名正言顺的给吴驹封赏的机会,他怎么可能错过,当初给吴驹的这个五大夫之位有点低了,子楚早就寻思着给他升一升了。

    “那随便吧。”吴驹摊了摊手。

    子楚点点头,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接下来什么打算?”

    “我吗?”吴驹想了想:“过几天去韩魏一趟吧。”

    子楚点点头,吴驹不说他都能猜到去韩魏是因为什么,秦国这边现在是可以作壁上观,高枕无忧了,既结束了疫病又赢了战争;但韩国和魏国就过的没那么舒服了,两国的疫病现在还汹涌着呢。

    “大王呢,接下里打算如何?”吴驹问道。

    “寡人当然是犒赏三军之后就回咸阳啊,当秦王可没有你这么自由。”子楚笑眯眯的说道。

    吴驹笑了笑:“也是。”

    二人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城墙之上。

    经此一役,城墙上的血痕又加深了不少,并且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许多地方都被冰霜封住,想清洗都办不到。

    二人遥望远方着远方。

    “原来这就是冬天的函谷关啊,寡人自从回到秦国以来,极少来到此此地。”子楚感叹着,指了指远方,也就是韩魏的方向:“周王室灭了,寡人的下一步,就是韩赵魏。”

    “三晋同气连枝,相互牵制,相互联合,大王很有信心?”吴驹挑眉问道。

    “有,也没有。”子楚想了想,说道:“就算寡人做不到,但大秦传之万世,寡人的子孙总能做到的。”

    吴驹沉默。

    嗯……你的子孙确实做到了。

    “若是得到吴卿这样的英才,寡人会更有信心的。”子楚笑着露出一排大白牙。

    在咸阳的日子里,子楚很多次对吴驹抛出橄榄枝,但吴驹每次都是打打马虎眼糊弄过去。

    就在子楚以为吴驹这次也打算糊弄的时候,吴驹却说了一句不明不白的话。

    “我看行。”吴驹说。

    “啊……啊?”子楚愣住。

    我看行是啥意思嘛?

    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特喵的,还不如糊弄呢。

    吴驹话锋一转,说道:“大王,这天下乱了多少年了?”

    “若是从徐州相王开始,已有上百年,但若是从周王室衰败,平王东迁开始,足足有五百余年而不止!”子楚想了想说道。

    “是啊,五百年来,诸侯割据,互相征伐,天下纷争不断,不知有多少人因战争而死。”

    吴驹抬手指向城墙下:“大王,你看这战场,我医家上千医者倾尽全力,所救不过数万人,但仅仅函谷关一役,秦、韩、魏三国伤亡却有二十万人!”

    “……”

    子楚一下子沉默了,不知该说些什么。

    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些。

    他早年不受先王所喜,被送往赵国成为质子,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秦国,一路上见识了战争,见证了长平之战后人才凋零,有灭国之危的赵国,也见证了百姓的疾苦。

    这也是吴驹一直觉得子楚在当世诸侯乃至历代秦王中最为仁厚的根本原因,他真正见识过底层百姓的疾苦,因此对他们,也对曾经身处战乱和政治纷争中的自己同情。

    “医者救不了这乱世,起码远远不够,因为这乱世的根源不在于伤疾疫病,而在于战争,如果说一定有什么能救民于水火之中,那就是统一!统一七国!”

    吴驹转头看向子楚:“我纵观七国,唯秦国有在当世统一七国之能力,若大王有此抱负,我愿助秦国一臂之力!”

    子楚从沉思中惊醒,蓦然看向吴驹。

    如果说刚才吴驹那句“我看行”,还模棱两可,那这句就说的非常明白了。

    这是要正式加入秦国阵营!

    “有吴卿这样的人才,寡人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爱笑的杯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笑的杯子并收藏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