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说道。

    吕不韦思索了一下,觉得可行,旋即便说:“既然如此,不若将城墙上的守卫和巡逻兵士减半,定能让联军更认为函谷关内军力不足!”

    “相邦妙计啊,确有统兵之才也!”众人抱拳笑道。

    “言过了,不过是些许攻心之计罢了,今日之战,还要靠众将军领兵出战才是。”吕不韦微微一笑。

    “末将愿意效劳。”众将作揖。

    这时,吴驹正好回来了。

    “来来来,吴驹过来过来。”吕不韦问道。

    “怎么了?”吴驹疑惑的走过来。

    “咨询你件事。”吕不韦问道:“以现在关内的情况,军力几何?”

    “我咋知道,我又不是将军。”吴驹道。

    “是让你抗疫总指挥的角度来评判,毕竟这方面你有经验啊。”

    吴驹沉思片刻,说道:“兵士们大病初愈,战斗力必然会受影响,但士气旺盛,取长补短,兴许军力更胜往日。”

    抗疫成功的消息在整个函谷关内传的沸沸扬扬,今日不止医者,函谷关内的二十万兵士也庆祝了一番,如今正是士气最为高涨之时。

    “那就好。”吕不韦等众人点点头,有了数,这和他们的猜测是一样的。

    “发生什么事了?”

    吴驹挑眉,看着众人,旋即想到什么般,迟疑片刻,问道:“不会是合纵联军要攻函谷关吧?”

    众人点点头:“正是。”

    ……

    一刻钟后,函谷关外。

    合纵联军在距离函谷关十里处安营扎寨。

    孙隐站在军营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眺望着函谷关的方向,剑眉紧蹙。

    现在的情形已经不容许他多想了,他必须要打赢这场战役,才能稳住局面。

    韩魏两国朝中对于合纵的意见越来越大,虽然这其中有着秦国安插在两国朝中的奸细在背后推波助澜,但也确实有很多人颇有微词。

    至于燕赵楚三国。

    楚国相当谨慎,甚至已经有了退出合纵的念头,他们本就对于合纵的态度是可有可无的。

    毕竟楚国和秦国目前的关系不错,世代都有联姻,最著名的就属曾经的那位宣太后。

    不像韩魏那样期待着这次合纵能给秦国当头一棒,让秦国消停些,不至于在起兵攻打他们。

    而赵国因为疫病之事,也不是很想派遣大军前来。

    赵国不动,燕国也坚决不敢动,毕竟眼下的燕国既要和西面的赵国交战,又要防着南方的齐国,如果不顾二者而贸然出击,指不定就被人偷家了。

    至于燕赵之间的交战原因,那要追溯到两年前,燕国丞相栗腹前往赵国为赵王丹贺寿,归国后向燕王喜说:赵国的精锐之师全部折损在了长平之战,现在幼童尚未成年,正是攻赵的大好时机。

    燕王喜听从栗腹的建议,出动两支军队,两千辆战车攻赵,一支由栗腹带领进攻鄗城,另一支由卿秦领兵进攻代郡。

    结果赵国以廉颇率领八万军队迎击栗腹,以乐乘率领五万军队迎击庆秦,燕国大败,栗腹被杀,卿秦和乐间被俘虏。

    现在廉颇和乐乘正领着军队包围燕国都城蓟呢,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燕国这么谨慎,却又这么是合纵的支持者了,燕国希望合纵能把赵国吸引走,这样燕国就安全了。

    总而言之,韩魏两国军心动摇,燕赵楚若即若离,再拖下去,合纵不战而败。

    或者说只有两国的合纵,也不叫合纵了,顶多叫合谋、联手之类的。

    孙隐这一战必须打赢,为了士气,为了胜利,也为了合纵。

    当然,也为了他自己。

    但,是否能打赢呢?

    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对手下的军队不够有信心。

    那些东倒西歪、精神萎靡不振的兵士,是否可以与秦国对抗,这是个问题。

    孙隐沉默着,一言不发。

    这时一个将领走上前,说道:“纵约长,斥候来报,函谷关关门紧闭,城墙之上的兵士减半,面有慌张之色,想来定是关内疫病严重!”

    孙隐眸光一闪:“果然如此吗?”

    那次那个韩国将领的话就已经提醒了他,回去之后他越想越觉得函谷关内亦有疫病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回去之后暗中派遣了一些探子潜入秦国,探子看到有大批大批的药材被送入函谷关方向,这更坐实了孙隐的判断。

    “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并做好准备,明日一早,叩关攻城!”孙隐说道。

    “是!”

    身边的韩魏将领纷纷作揖,面露兴奋之色。

章节目录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爱笑的杯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笑的杯子并收藏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