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被触发了关键词,睁开眼睛往下看了看,微微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藏富于民也不是不行,可朝廷少收了钱,百姓自然应该感恩朝廷的,怎么可以去感恩那些二道贩子呢?

    高拱急了:“萧大人!大明此时战事不断,正是用钱之时。

    轻徭薄赋固然是好,可若是收入一下去掉一半,大明国库空虚,如何振作?”

    这确实是个现实的问题,古往今来的皇帝,除了顶级昏君,其实没有几个不想国富民强的,也都明白轻徭薄赋,藏富于民的道理。

    可真要做起来又何其艰难?秦始皇修长城,拖垮了大秦,可那真是因为他喜欢建筑行业吗?他也是不得已啊,要防备游牧民族啊。

    隋炀帝修运河,拖垮了大隋,可那真是因为他喜欢坐船吗?他也是不得已啊,要想富,先修路,少生……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花光了国库的钱,可那真是因为他喜欢江南的美女吗?他也是迫不得已啊……他可能是真喜欢。

    所以,皇帝只有赶上风调雨顺,没有对手的好年头,才有可能实现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大明之前的日子不算太好,没有敌人的时候就不多,风调雨顺的时候更不多,也就从这两年才开始好起来的。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要轻徭薄赋,会不会激进了点?嘉靖也把疑问的目光投向了萧风。

    萧风淡然道:“国库需要钱,但以地税为主,不但钱财有限,而且会打击农民种地买地的积极性。

    轻徭薄赋,可以让百姓日子更宽松些,也更容易买田置地。人有恒产,方有恒心。

    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才干得更有劲!而且有了恒产的百姓,会更加抗拒叛乱。

    别说白莲教一类的煽动不起来富裕农户,就是倭寇入侵,抵抗最激烈的也都是有产业的百姓。

    百姓安居乐业,大明就会坚如磐石。真有外敌入侵,征兵时百姓也会踊跃得多,因为那是保护他们自己的产业。

    至于国库需要钱,国坊就是为了解决此事的,开海禁就是为了解决此事的,改稻为桑就是为了解决此事的。

    百姓有了钱,他们也是要花出来的。人人都想过好日子,都想用好东西,这些钱最后还是会回到国家手里。

    以农业稳天下,以工业打天下,以商业富天下,这才是大明的国富民强之道,这才是大明国运不衰之道!”

    嘉靖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萧风的话,只要把精力放在治国之道上,嘉靖并不比任何一个皇帝笨,他很快就想明白了。

    “师弟言之有理!减轻税赋之事,内阁可开始推行。恩养士子之策,无需全部取消,只需按级别限定即可。

    田地免税的亩数,秀才若干,举人若干,进士若干,所免税赋当可维持温饱体面。

    其父母、妻子、儿女可免徭役,仆从佃户皆不可免,超出范围的,严查不怠!”

    张居正上前拱手道:“万岁,既然要改,不如改得彻底一些。既然萧大人提到以农业稳天下,以商业富天下。

    则除农田税和商业税之外,其他税费似乎可以减少一些。例如人头税之类的,极难操作,百姓连生孩子都害怕。

    入世观中的小道童们,皆是来自当初善堂内的。各地善堂收留的孩子不在少数,除了灾荒战乱,这人头税也是很大的原因啊。

    大明如今这许多联邦国土,萧大人之意将来都是要派人去混居杂处的。大明人丁不兴,如何开疆拓土?”

    嘉靖想了想:“你既有此想法,想来是思虑已久。你拟个详细的法子,内阁讨论后,若可行,则一起实行吧。”

    新的税赋政策很快颁布实施了,潘璜的户部和海瑞的廉政院一下子变成了最忙的两个部门。

    户部是要重新丈量土地,廉政院则是严查偷税漏税。两者结合起来,对付民间士绅和百姓的各种招数。

    最好处理的是百姓告状的。这一类是被投靠的士绅们心存侥幸,还想凭借手中的契约赖掉田产,觉得农户们不敢炸刺儿。

    但农户们充分展现了斗地主的精神。你的免税地就剩那么点了,还想吞掉我们的田产?做梦!

    何况奴仆的身份也没法免除徭役了,那我凭什么还当你的奴仆?你敢不解除契约,咱就去告你!

    徐璠是当朝首辅的儿子,都已经在天牢里唱“铁窗泪”了,你不过是个退休的进士,你多啥了?

    真正难处理的是那些狡猾的士绅。他们想到了一招“即买既卖”之术,堪称脑洞巨大。

    具体操作如下:比如一个举人,他应该享受的免税土地是若干,于是他先持有一份土地,享受免税。

    然后等到缴税之时,他申请免税后,将这块土地卖掉,再入手一块新的土地。

    当税吏上门收税时,拿出地契,表明这块地是我的,理应免税。税吏往往都是当地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种操作主打一个时间差。如果操作得当,和农户勾结得好,也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测字天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万里秋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万里秋风并收藏大明测字天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