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的守成君主。

    而且自己还有时间给他留下一批肱骨大臣,有一批可以信重的大臣在,守住基业并不难。

    ……

    大唐击垮了辽东国是一件值得举国欢庆之事,意味着在天下这个棋盘上,大唐的对手再次少了一个重量级选手。

    但长安中却几乎没人关心辽东大胜这件事,无数汹涌的暗流,都在指向唯一一件事,那就是太子位。

    如今站在太子位前的人选,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晋王李治!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李治成为太子。

    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利益。

    当初第一任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妃,是江南士族,李泰的正妻则出身代北贵戚,李治的妻子出身山东士族。

    前二者不说,这山东士族和关陇是一向的不对付,而且是互相看不上,山东士族真正显贵开始,就是从氏族志开始流行,当时南朝兴盛氏族志,北朝也跟着学习,定下了高贵名门。

    又因为北朝胜过南朝,南朝的大姓便低人一等,当然,姑苏洛氏和兰陵萧氏不在这其中,这二者太过于久远。

    北朝名门中,自然没有洛氏,其中吕氏也比较特殊,氏族志里面没有吕氏,但在齐州,吕氏的地位很高,高门对吕氏的门楣也是认可的。

    李治的太子妃出身山东名门,但这不代表支持他的就是山东名门,实际上现在支持李治的是关陇贵族。

    关陇贵族是看不上山东名门的,只有那些出身山东的士人才会因为过去那些年的传统,去追求和山东名门的婚姻,比如魏征这一类出身贫寒的名臣,还有李世民当初秦王府的程知节等人,都有这种追求。

    但真正的老关陇,是发自内心的看不上他们。

    这些老关陇,玩的是军功,追求的是从龙,入仕就是禁卫以及各地府兵里的官职,谁家身上没有几个爵位和武散官。

    他们追求的是和皇家联姻,以及关陇间互相姻亲,最终操纵中央朝廷的权力,山东士族那种盘踞地方的玩法,关陇贵族根本就看不上,这是双方在几百年的发展中,所出现的观念分歧。

    关陇两开帝业,一统天下,在这之前也有过无数政变的传统,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天下这个棋盘上,真正的棋手,而其他的诸如山东、江南等士族,只不过是给他们办事的差使罢了。

    历史虽然悠久,但说杀你就杀你。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山东士族在权势上,完全不是关陇的对手,在隋唐两朝五六十年间,被干掉的有名有姓的嫡系房支,就不下十个,其他的房支,就不用提了,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乱世。

    直到进入贞观年间,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才算是进入黄金时代,虽然被李世民打压,但至少李世民不滥杀人。

    李治年纪小,性格柔弱,在很多人看来,易于操纵,所以关陇贵族希望李治能够上位,这样能够更好的延续他们的富贵。

    所以当李世民在太极殿中,当着一众重臣的面问,“国无储君,社稷不安,诸卿以为谁当为太子啊?”

    出身关陇又喜欢权力的长孙无忌立刻出列道:“陛下,立嫡立长,如今秦王和齐王皆出镇外藩,唯有晋王尊贵,兼之仁孝,可立为太子,以振邦国。”

    一般来说,皇帝问谁能够成为太子的时候,臣子是不说话的,说了就很容易被君王认为,在参与储位,这几乎是必死的。

    所以大臣通常只会一遍遍的说让皇帝立储,但却绝不说谁应该被立为太子。

    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么古板,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比如现在的李治和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是故去的长孙皇后唯一还留在长安的孩子,按照娘亲舅大的原则,长孙无忌给李治说再多的好话,再多的支持,也没人会认为长孙无忌有什么不妥,就算是李世民也只会觉得长孙无忌这是对李治的疼爱。

    再有,李治的身份也能让长孙无忌毫无顾忌的说这些话,李治的身份,是现在唯一的嫡子,有嫡子不立嫡子,那不是开玩笑,这是传统所赋予长孙无忌说话的权力。

    他不是在向李世民推荐李治,而是在向李世民宣扬传统,至于皇帝接不接受,那就是皇帝的事情了。

    李世民没有说话,反而目光望向其他人,最后落在魏征和房玄龄身上,“尚书左仆射、中书令,你们是什么意思呢?”

    房玄龄心中一个咯噔,对于立太子这件事,他是真的难受,因为在李承乾被封秦王之后,他就在儿子的撺掇下,偏向了魏王李泰,那个时候倒向魏王李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毕竟天子的态度太过于明显,而李治又太过于不显眼。

    谁也不会想到,天子竟然会选择和自己完全不像的晋王,换掉了太子,而且换给了晋王,难道天子就不觉得膈应吗?

    晋王的确是尊贵,春秋第一大国,而且晋国就是唐国,就是龙兴之地,晋王和晋阳公主这两个封号可谓是尊贵至极了。

    但这架不住前面一个晋王太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花非花月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非花月夜并收藏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