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把自己的历史记忆和当下的事实串出了一个总逻辑。

    便是王华说小王子在过去几年征服了内部多方势力。

    而朱厚照从史书上看到是弘治年间边患严重。

    说明什么?说明人家安好内要开始攘外了。

    这是人家的思维方式,和大明朝这边儿是不是笑脸相迎是没有关系的。哪怕就是笑成一朵花儿,得到的也还是一巴掌。

    当然,哪个年代都少不了牧洋犬,不要光顾说我们祖先蠢笨,就是二十一世纪这样的人也不少。

    周度到内阁把此事一说,

    三位阁老都会生出一个感觉:太子不识大体。

    你是如何奏对的?为何殿下会如此反应?谢迁站起身问道。

    周度很冤,殿下问为何鞑靼使团的人数这么多,我自是如实回答,说鞑靼小王子好大喜功。

    这番奏对很不得体。李东阳一听便明白了,东宫是有大志之人,小王子好大喜功,言外之意不就是说他到我大明的京城来煊赫武功了?殿下是何等气象?必然是因此而恼。

    刘健质问:你便没想着劝劝殿下,就这么来了内阁?

    他是个刚直的性子,所以看不惯周度这种半句话也不敢说的人。

    周度心里却很不以为意,东宫哎,那是个什么主?

    御史言官被他削职为民,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现在在朝堂上摇摇欲坠,

    劝说?

    说得容易!你这个内阁首揆怎么不去?!

    当然,这也就是心里想想了。

    他嘴硬的说:回阁老,属下不是没劝,属下已经说了这是旧制,历来都是如此。殿下便说小王子改了人数,也算更改旧制,他能改,咱们自然也能改。

    这倒也不是假话,

    劝不住东宫这一点,他们三个都不会有所怀疑。

    东宫这话,确有几分我大明储君睥睨天下之气度。刘阁老一直是认同朱厚照的,就是年纪大了,又是个文人,稳当惯了,缺了年轻人的朝气和勇气,但这道旨意……只怕会无端惹出事端,却不知为何要如此坚持。

    这个时候,

    来了一个宦官,他到内阁是传话,皇爷口谕,请三位阁老到乾清宫去。

    刘、李、谢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说来得正是时候。

    朱厚照已经做了弘治皇帝的工作。他旁得不担心,就担心弘治也会有花钱买安心的想法,反正伺候着这群人过完这几天拉倒。

    实际上弘治还真有这种想法,如果是弘治十年太子提这样的要求,弘治还是要犹豫一下,毕竟再宠爱也不能拿鞑靼使团的事开玩笑。

    但这么长时间以来,朱厚照已经赢得他的信任,

    用朱厚照自己的话说:儿臣什么时候做过没头没脑的事?

    阁臣们到了御前行礼后,

    朱厚照开口,三位阁老,本宫今日从书院里出来的时候恰巧碰到二十多名鞑靼人,心中奇怪,一问之下才知这是小王遣使入贡的人。阁老可知,他们的使团规模光入京的就有500人之巨?

    ….

    此事,臣知晓。小王子原想遣6000人,最终被缩减至500人。

    这话听起来好像还是取得了多大的胜利似的。

    这五百人人吃马嚼,他们在京里的一些花销,朝廷没有必要替他们担着吧?

    朱厚照现在已经不觉得离谱了,其实古人就是有天朝上国的骄傲。记得清朝时,为了招待一帮英国使臣,皇帝令一帮官员带着他们从北京玩到广州,最终的费用有近九十万两白银之巨。

    类似这种费用,以天朝上国的骄傲又怎么会不自己掏呢?

    殿下此言差矣。刘健在山东的事情包括往后的许多事情都会愿意配合东宫,但他不是倒向东宫,所以他自己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殿下可想过,若是这道旨意下去,必定震动鞑靼使团,到时若有什么骚乱,就在这天子脚下,朝廷的颜面岂不是扫地?

    说完,刘阁老还望了望皇帝。

    那意思,您老人家也不能什么都听儿子的吧?

    怎么扫地?!朱厚照想不通这句话的逻辑,五百个人,在我大明京师还能翻天不成?!

    刘健不明白皇太子的意思,五百个人若想翻天自是不成。可微臣也有一节不明。若旨意一发,鞑靼人有所异动,那么这些人是杀还是不杀?若不杀则朝廷颜面不存,民心也会因此尽失,若是杀了,这便不合君子国之作风,将来也会给小王子留下口实。如此被动的局面,只是为了省些银子,殿下以为真的值得?

    值得!当然值得!刘阁老不知天下百姓都是为了几两碎银一生奔波劳碌吗?朝廷之税银皆来自百姓,现在却要花到鞑靼人的头上,咱们君臣如何向百姓交代?此其一!

    其二,刘阁老说的杀也不能、不杀也不能的被动局面是因为这道旨意吗?依本宫看绝非如此,我来问你,若咱们始终以礼相待,他们在京中依然犯了事,这是杀还是不杀?心中存了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朕乃一代圣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皇家雇佣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皇家雇佣猫并收藏朕乃一代圣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