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刘健是刚直,那么李东阳就是他的相反面。

    刘健见着一个小人或是那种名声有亏的人,那是一拂袖子,昂着头看也不看人家。李东阳则会顾着人与人之间的面子,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做些客套般的交流。

    除了在读书那件事上,刘健和朱厚照争过,旁的几件事,刘健很少废话。但他不是有话不说的人,所以既然不说,就是没得说。

    但李东阳就会不一样,他会考虑大局。

    就像这一次的事。

    李东阳便来苦口婆心的相劝,所说的无非就是希望太子以朝堂大局为重。

    朱厚照坐在太子主位上,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当初,本宫要派王越出任三边总制官时,也有人这么说过,说……用了王越,李广流毒不除,于大局不利。李阁老,你是学问大的人,你能否给本宫解释解释,究竟什么是大局?

    李东阳说:国家兴亡,仰赖君臣团结一心,君臣相和,则国家兴,君臣相疑,则国家衰。臣所说的大局,并非是粉饰太平、求一时之稳定,乃是希望殿下维持君臣相合这个大局。

    朱厚照站了起来,

    阁老说话就是不一样。

    这句说的就不是这次事件的对错……

    他的意思,直观的说,就是因为你朱厚照搞了这么几次,再这样下去,就要破坏弘治皇帝与我们的良好关系啦!

    听了这话,朱厚照才明白过来,为何李东阳这么急着来见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思考的层次同样不低,不愧阁老之名。

    那个程敏政,在政治方面,显然不如他。

    李阁老是个看得清的人。难道不知道那个安向伯为何在这个时候上疏吗?

    李东阳坚定的回:上疏谏言乃臣子本分。殿下有过,臣子自当纠之!

    朱厚照不清楚他是真的不知道,

    还是知道了,但为了维持他心中所谓的大局,选择了不知道。

    不管怎样,这样的回答如果说出口,那态度就不是朱厚照可以接受的,所以他听不了这个劝。

    李阁老放心,本宫从来不是激进之人,天下百弊,一夜之间绝不干净。我也没想一夜之间绝干净。但他们一样都不许***,这怕也不行。

    以殿下之龄,自当有时间长远谋划,何苦如此焦急?朝中重臣,更没有哪一个拖得过殿下。事缓则圆,一时不行,不代表一世不行。

    朱厚照脸色有些变化,一时不行?

    说的好像他们已经能决定了他这个太子该怎样似的。

    阁老说的都对,但我心中不服。他说这话,坚定有力,本宫为的是大明的百姓,杀的是无德的贪官,如果做这样的事,得到一个暂时忍让的结果,凭什么?….

    殿下,治国乃绝大之事,并非意气相争,怎么能讲凭什么,不凭什么?

    要讲!一定要讲!朱厚照不接受他的说法,阁老就当我不见棺材不掉泪好了,至少我要看看,是哪些人要本宫潜心读书,不问政事。

    是吧,哪怕是落了败,那也不能还没开始,就已经投降了。

    李东阳话说到这种程度,其他的他也没办法了。不管如何,这个大局他是一定要维持的。

    这一切似乎也昭示着,某种结局的不可避免。

    京里的科道言官,一看太子竟然摆出这等姿态,那便更加忍不住,干脆连出宫的事儿一起带上谏言!

    于是原本安静几天的朝堂便又热闹了起来。

    然而

    ,热闹归热闹,面对皇上唯一的皇子,他们要怎么办才是关键。

    毕竟一道奏疏留中是留,十道留中也是留。

    程敏政等人又去了李东阳府上。

    他们都担心,最后的局面会不可收拾。

    东宫……始终是东宫,这一点在座的各位都无法更改。李阁老说话不敬不慢,仿佛心中已经有了想好的谋划,东宫行事,你我更无力阻止,我想殿下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有恃无恐。不过……殿下要成事,总归是要靠臣子,如今殿下的根基尚浅,说来说去就那么几个人,因而,要稳住朝廷的大局,也不是毫无办法。

    剪其羽翼!程敏政脱口而出,他都不用等到李东阳把话说完。

    羽翼一剪,哪怕再折腾,也就是出宫玩一玩这种,于朝堂的影响力则不大了。

    像是王越之事时是王鏊‘阵前反戈,,夺田桉则是杨廷和在竭力配和,若是没有这两个人,东宫要想如愿达成目的,怕也没这么容易。

    但……

    但这就要担着干系……

    李东阳的话大家都明白。

    这也是李阁老一直没提这个四个字的原因。

    这种法子……打头阵的那一个,特别容易被记恨。

    太子现在还是太子,以后成了皇上呢?

    到时候秋后算账,那可就是雷霆震怒。

    所以一时之间,众人也有些犹豫。

    阁老,左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朕乃一代圣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皇家雇佣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皇家雇佣猫并收藏朕乃一代圣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