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下子又回到了原点。

    崇宁思索一会,眼眸突然一亮,讶然说道:他们有钱范!

    古代的银锭和钱币,都是采用范铸来浇铸成型。

    这个浇铸的模具,称为钱范,通俗叫钱模子。

    银锭的铸造,并不是很复杂。

    先把银料熔化倒入铁范内,进行浇铸,就能得到所需的初等银锭,俗称舀银锭。

    银锭成形后,再用铁质印戳,砸印出铭文,就算大功告成。

    一般的造假银锭,都是用流通过的真银锭进行翻砂铸造。

    这样造出来的假货,纹路模糊,字迹变形,最明显的蜂窝标记,也显得极不自然。

    再就是,银料的纯度也不高,银质发黑发软。

    自凡是鉴定大家,都能一眼辨别真假。

    但是,有一种出神入化的造假手段,那就是用钱范铸银。

    他们用的钱范,都是真的!或是宋代,或是明清,都是当年铸造银锭时的官用钱范!

    然后,再根据当时的纯度比例,来调制银料。

    老银锭的纯度,一般在九成六左右。

    具体每个年代的比例数据,都是造假世家的秘技。

    用真钱范,倒入正确纯度的银料,舀出银锭。

    再用当年的真印戳,打出铭文字迹。

    这样一枚完美银锭,就诞生了。

    老银锭的鉴定手段,一般是看两个点,蜂窝和铭文。

    蜂窝的形成,是因为熔化的银水,倒入钱范模具时,银液遇冷收缩产生的气孔。

    银锭的铭文,包含铸造时间,地点,纯度,甚至工匠姓名和监造人名。

    铭文直接用钢印敲打上去一次成型,所以字体挺拔,笔锋明显。

    钱范铸假的银锭,和真银锭的铸造工艺一模一样,所以都有蜂窝和铭文!Z.br>

    严格意义上,这就是真银锭,只是铸造的时间不同而已。

    不过,这种造假方式,还是极少存在的。

    钱范的模具,基本都是铁质的,流传到现在几乎都破旧不堪,残损有缺,根本无法使用。

    如果真的存在,那就说明他们有完整无缺的钱范模具。

    这个事情,那是细思极恐。

    也就是说,这个造假集团,那是世代传承的。

    只有数代人的持续养护,钱范模具才会正常使用,完整如新!

    银锭能够如此造假,那袁大头的造假,更是简单。

    袁大头等机制币,都是机器铸造而成,只要拥有了当年的铸造机器,那真的是印钞机了。

    崇宁猜到了银锭作假的手段,也自然想出了袁大头的造假技艺。

    李盛星的眼眸锐利,露出了欣赏的目光。

    崇宁兄弟,不愧是五门崇家传人,一眼就看出了根本所在。

    我请教了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科学检测,最终的结论,就是钱范造假。

    崇宁的心里也很震惊,这种造假基本只存在理论上,真正摆在面前,异常震撼!

    这批银锭和金币,可以说是鬼斧神工!

    崇宁眉头微蹙,有些疑惑,既然早就看出了真假,那还找自己做什么?

    李盛星也看出了崇宁的疑虑,说道:任凭这么发展下去,整个古玩钱币圈将变成一潭死水。

    他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钱币圈子本来就很小众,大批量出现这个级别的假货,定然会引发整个板块的动荡。

    崇宁说道:但是,我又能做什么呢?

    李盛星说道:经过我多方打探,基本可以确定,这些假货出自于江家之手。

    他们有着一套完整的明代钱范模具,还有一台米国原厂造的袁大头制币机。

    之前的时候,他们的出货很谨慎,都是一枚两枚的出货。

    不知道为何,家族里或许出现了变故,突然间大批量出货,这个势头很是奇怪。

    崇宁眉头微蹙,似乎猜到了什么。

    当时江家传人江襄阳,封在了海底墓里,生死不明。

    可能是因为这个事情,江家内部出现了各种变化吧。

    此刻,崇宁也联想到,一路下来遇到了许多的造假精品。

    这些赝品都极为精湛,非顶级专家大师根本无法鉴别出来。

    难道,这些绝顶赝品都与江家有关?

    李盛星看向崇宁,说道:此毒瘤不除,遗患无穷。

    希望崇宁兄弟能够帮我,找到江家的造假窝点,捣毁钱范模具。

    李盛星的心思,崇宁是明白的。

    他之前大批量的收货建仓,为的就是稳定投资,最不愿意看到市场板块的崩塌。

    如果江家肆无忌惮的出货,势必引发古玩圈的动荡。

    这种蝴蝶效应,极为可怕。

    有可能几年,甚至十几年,整个钱币板块都无法走出阴影。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天鉴宝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任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任亮并收藏天鉴宝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