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去忙吧。”

    正待朱允熥还要解释一下的时候,汤鹊清已经轻眉娇柔的望着他,温柔细声的说了一句。

    汤鹊清望着眼前这个注定要相伴一生的男子,脸上柔情似水,心生怜惜。

    在朝中士族子弟,还在附庸风雅;中都将门子弟,还在打马游街的时候。

    面前的男子,却已经担起了大明朝的社稷之事。

    汤鹊清双手盖着朱允熥的手背,轻轻的推搡了一下,轻柔道:“听说您最爱喝庐州府那边的土鸡汤,先前您还没回来,妾身已经弄好下锅,文火慢炖。等您忙完,回来正好可以喝了。”

    这是完全进入到了角色之中。

    朱允熥已经是站起身,拉着汤鹊清的手,轻轻的拍着。

    在汤鹊清平静的目光诸事下,朱允熥向着连廊外走去。

    “臣等参见皇太孙。”

    东宫偏殿茶室,已经歇了一会儿的解缙、夏原吉、铁铉三人,听着脚步声从外面传进来,赶忙放下茶杯,纷纷起身施礼。

    别了儿女情长,从莲池赶过来的朱允熥,随意的挥挥手:“都坐吧。”

    说着话,他自己已经是坐在了主位上。

    跟在身后而来的小太监雨田,躬着身子上前,为他倒了一杯金黄的茶汤。

    朱允熥脸色如常,目光却是澹澹的看了他一眼。

    雨田赶忙低下头,小心翼翼的放下茶壶,双手恰在一起,脚步无声的退了出去。

    如此之后,朱允熥的脸上方才露出一抹笑容看向面前重新坐下的三人。

    如今的解缙三人,严格意义上来说,除了本身在朝中的官职和事情外,更多的则像是皇家秘书一般的存在。

    解缙和铁铉的脸上都带着从容,唯有还兼着户部清吏司之事的夏原吉,面色踌躇,气色不振。

    今日才在老爷子那边听闻了国库空虚,朱允熥微微一笑,饮了一口茶,澹澹的询问着:“可是在为钱粮之事发愁?”

    解缙和铁铉两人,当即看向这几日都不曾与他们一起出去吃酒的夏原吉。

    夏原吉无奈的点着头:“夏税还未解送到京,可朝廷每天都要用钱,尚书大人已经急的上火,嘴角都出了好几个泡,臣这算是轻的了。”

    朱允熥点点头,忽的两眼笑眯眯的盯着夏原吉。

    被皇太孙这般表情盯着,夏原吉不由的心虚了起来,后背更是一阵阵的发麻。

    他觉得指定又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在自己头上了。

    夏原吉迟疑着小声开口:“皇太孙要……”

    朱允熥则是大手一挥,显得格外的澹然,随后都囔着随口说道:“也没什么大事,不过是陛下今岁的万寿节,今日定了下来,是要办的,本王自请接下了这件事,也在陛下面前拍着胸膛做了保证,今岁定是要办的风风光光热闹些!”

    听到这话,夏原吉只觉得眼前一黑,满脑子嗡嗡的响着。

    这哪里是要办的风风光光。

    这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写着,两个斗大的墨字。

    要钱!

    解缙和铁铉两人坐在一旁,眉目带笑,两人默契的端起茶杯,借着喝茶的功夫,偷偷的对视一眼。

    这几日,他两对夏原吉也算是知根知底了的。随着他们三人入宫参赞国事,三人在朝中的隐形地位,明显抬高。

    而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各自在衙门里,所承担的事情也越发的多和重要起来。

    可不论是翰林院学士还是礼部给事中,办的事情再忙再重,也远比不上户部这等本就事务繁杂的衙门。

    夏原吉这些日子,虽然还只是清理司主事,但办的事情可一点不必那些个郎中轻,甚至就连户部的侍郎都时常跑到他面前,拿着些有的没的事情要与他商议。

    所为的不过是为了一个广结善缘四字。

    夏原吉得知今年朝中要有大办陛下的万寿节,无力的张着嘴:“皇太孙,这事不会是您在陛下面前提出来的吧?”

    依着陛下的性子,今年又是个多事之秋,无论如何也不会想着,要给自己的万寿节大办特办,还要办的风风火火。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自家这位皇太孙的主意了。

    瞧着夏原吉那一副随时都要眼睛一瞪一翻就要倒下的摸样。

    朱允熥也不再与他逗笑,正色道:“放心吧,户部没钱,数着钱过日子的光景,不会再有多久了。今岁爷爷万寿节的一应开支,不用户部操心半分。”

    “当真?”夏原吉心头一热,赶忙起身询问着。

    回头方才反应过来,姗姗的露出尴尬的笑容,又默默的坐了下来。

    朱允熥点点头,交代道:“这几日,维喆兄先将直隶驿站数目、人员、占地等详细整理出来,再将大明境内有数的驿站详细,也拿出来。这件事若是做好了,朝廷每年收益不下数十万两,更会成为一项惠及百姓的仁政!”

    夏原吉闻声眉头一挑。

    皇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嫡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肉丝米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丝米面并收藏大明嫡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