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制药厂?”

    朱元璋舒展着眉头,眉角跳动了几下。

    他不曾想到,朱允熥竟然会说出这么个直白且……带着些庸俗的制药厂名字来。

    但是。

    为何自己又会觉得竟是如此的舒畅呢?

    “回爷爷,便是皇家制药厂!”朱允熥肯定的点着头,目光晃动。

    有了皇家制药厂,回头便可以作为成例。

    到时候,举目望向应天城,何处不是皇家之名!

    便是弄出个皇家陆军,也不是不可能……

    方才还在沉吟思索着朱允熥提出来的,关于如何改进大蒜素制造工艺,好将其推行天下的太医院院使山永年。

    见到皇孙提出了制药厂的名字。

    躬身抱拳上前,他的脸上洋溢着浓郁的笑容:“陛下,皇孙所提皇家制药厂之名,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本就已经意动的朱元璋,这时候却是按下心思,脸上露出狐疑,斜眼瞧着山永年,哦了一声。

    “山院使何出此言?此名又如何好了?”

    山永年不卑不亢的解释道:“大蒜素乃是皇孙托大明列祖显灵所得,列祖泽被后人。又有陛下圣明仁政,才使京畿之地百姓沐浴圣恩,祛除病灾。

    以皇家制药厂为名,可令百姓明了知晓我大明天家恩德仁政,可知我大明天子及宗室一心为民。此名必将与国同休,必将传承宣扬我大明天家宅心仁厚!”

    朱元璋目光一沉,他这么多年来,竟然没有发现,这太医院老院使竟然也会说出这等漂亮话来。

    而在山永年之后,周围的太医院太医、医师、学徒们,亦是纷纷挥舞衣袖,合手躬身作揖,嘴里高呼了起来。

    “大明天家仁德,天下万民归心!”

    感受着耳边无数人的歌功颂德,朱元璋不由的昂首挺胸,感受着周围人的歌颂山呼。

    等到呼喊声息慢慢的小起来后,朱元璋这才颔首悠悠的看向带头拍马屁的山永年:“老院使当真不单单是医术高超啊!”

    随后老爷子看向朱允熥,哼哼两声:“便是你小子运道好啊,那皇家制药厂的名字,咱也允了你。”

    朱允熥喜盈盈的点点头:“爷爷圣明!”

    朱元璋哈哈两声,正欲开口。

    那头太医院老院使山永年再次躬身作揖,而后起身,眉目慈祥动容的看向一旁的朱允熥,随后面对朱元璋轻声开口。

    “陛下,国朝有幸事啊!”

    朱元璋稍有迟疑,不知这位老院使又要做哪一出,斜眼看向山永年:“嗯?”

    山永年目光看向一旁的朱允熥:“老臣当日知晓了大蒜素后,便前往东宫求见皇孙开释。那时,皇孙不曾有一丝保留,将这大蒜素之法,一一告知与老臣。”

    这位年已古稀的老太医,脸上是真诚的动容之色,回忆着他与淮右郡王的第一次见面。

    朱允熥迟疑着开口道:“老院使言重了。”

    山永年却是摇摇头,继续说道:“皇孙纯孝仁厚,老臣带着大蒜素的法子回了太医院,便与诸位同僚查验此物功效,愈是查验,老臣愈是心惊,此物之神妙。”

    随着老院使的开口,周围的太医院太医们,无不是赞同点头。

    山永年又道:“当时,老臣便一心想着,要将这大蒜素推广天下,好让所有人都能无病无灾。幸有陛下和太子爷开释,方才没有惹出乱子。”

    老院使有些唏嘘,幽幽道:“不过今日,皇孙进谏,京畿之地的百姓沐浴圣恩,乃是老臣意想不到的。加之先前,皇孙与老臣言,这大蒜素还有改进之法或可尝试,届时便只需在京中制作,也可让大蒜素流传天下,惠及我大明亿兆百姓……”

    听到这里,朱元璋眉头一挑。

    他默默的看向一旁面带笑容,正在憨笑着的朱允熥,投去一个深邃的目光。

    他是愈发的惊讶,今日不过是这短短的片刻之息,自己这位愈发出类拔萃的皇孙儿,便再次于大蒜素推行天下一事上献出了良策。

    山永年却是唏嘘不已,连连感叹着道:“陛下,如今皇孙纯孝仁厚,英姿雄发,才思敏捷,当可谓我大明之幸啊!”

    这话自己无比认同!

    朱元璋立马点着头道:“吾家孙儿有大才!”

    朱允熥眼看着老院使似乎要来一手大动作,赶忙开口道:“老院使,我不过是得了列祖显灵,算不得什么……”

    山永年却是一抬手,显得有些突兀僭越的打断了朱允熥的话。

    而他那双布满褶皱的眼睛,却是精光散发的看向朱元璋。

    “陛下,此乃陛下的好圣孙啊!乃大明朝三代之幸啊!”

    一声重磅而出。

    山永年一挥衣袍,便领着太医院的太医学徒们跪拜在地。

    太医院里,旋即响起了无数专心投身杏林医道的太医们的山呼声。

    “陛下得好圣孙,大明万幸,万年兴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嫡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肉丝米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丝米面并收藏大明嫡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