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丈屏障当中出来的苍髯老者,原本的注意力全在太娲身上。他下意识地认为境界更高者便是话语权最大的人,可看了太娲的表现之后,也不得不把视线转移到了那位六品的武夫身上。

    「希望二位给我一个说法,否则二位便留在我方丈做客吧。」

    老者浮在半空中,俯瞰着陈刘两人。

    他自然不会如此客气地邀请陈刘他们做客,这个意思其实是示威。

    做客的话大概不会是一两天,应当是一两年,一两百年。做客的地点也不会是会客室,而是某处阴暗湿冷的角落。

    陈刘并没有他那样的火气,冲着天上平和地说道:

    「大梁皇帝陛下令吾等考察三山,以做定夺。故而来此请见方丈山主。」

    在瀛洲完全没有拿出来的王杖栉节被陈刘取了出来,以手执节撑地,代行天子意志。

    相对于最开始见到的樵夫,天上的老者懂得更多。

    虽然三山封闭多年,但他还是认出了陈刘手执节杖代表的意思。

    相对于最初的怒意,老者的情绪缓和了些许。

    若是作为一个大王朝的使节,有些脾气可以被适当谅解。方丈虽然超然世外,但并不是随意结仇的存在。一个王朝的分量,需要适当的思考。

    不过他的回答却只有一句话:

    「方丈不管凡世如何,大梁如是,其他势力亦如是。请回吧。」

    这个答案当然在陈刘的意料当中,不过他自然不可能被这么一句话便劝退。

    陈刘只是说道:

    「不论方丈作何决定,在此之前都最好与我等见上一面。出世与入世,兹事体大,如此草草决定还是为时尚早。」

    老者面露不满,但看着陈刘身旁的高手,尤其是天上笑着看热闹的道缘和尚,他没有立马下决定。

    陈刘所说的,他倒是也并不存在芥蒂。不过这叩山门的方法,着实让人火大。

    当老舟子带他们来到此处时,老者便见过他们。当时见他们走了,也没有行此大逆不道的举动,他便没有在乎。

    现在再次回到这里便行此方法……

    老者抬头又看了一眼天边的道缘和尚,而对方也是对他笑了笑。

    一拳打到棉花上,自然是没什么作用的。

    于是他最终还是决定,向山主汇报一声。

    「你等着。」

    「多谢。」

    方丈山从外界看只不过朦朦胧胧的,进入屏障则会知道此山是山水相间的山脉。山路蜿蜒曲折,各处山体绵延,各生各景。

    各家学说也各选府邸,生根发芽。

    相对于蓬莱的鱼龙混杂与瀛洲的上下一心,方丈乃是佛门各脉百家齐放之地。其余学说虽不禁绝,但没了土壤,自然也就销声匿迹。

    在各脉的主峰上都修筑有各家的寺院,有各家的经典、法器与弟子、香火。而在各峰簇拥的中央,便是一座辉煌壮丽的古朴寺庙,名曰梵净寺。

    寺外雕梁画栋,寺内则供奉着诸天神佛。

    释迦牟尼如来佛端坐众佛之中,慈眉善目,宝相庄严,为众佛之主。

    在其周围,隐约浮现三大时空。纵观过去、现在与将来,又横跨西方、中央与东方。

    八方佛祖,八方菩萨,又有四大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另有数不尽的比丘僧尼,各自落座,共听佛法。

    与这些神佛之像类似,在大殿之中,也有老少僧侣列座南北东西。在他们中央,便是一位青年人模样的存在端坐在蒲团之上,为众僧侣解说佛法。

    当在屏障外与陈刘交谈过后的老者飞抵梵净寺

    之时,正值钟鼓声敲响,这一时间的功课结束。

    僧侣告别中央的青年人,各自散去。

    青年人也立马注意到了老者的存在,便立马招了招手,唤他过去,温和地问道:

    「阿妙罗,何事来此?」

    老者躬身行礼,向青年人汇报道:

    「首尊,山外有陌生存在降临,自称是内陆王朝的使节。另外有道缘和尚静坐虚空。」

    「哦?原来如此。」

    青年人认真听完老者的汇报,笑着点了点头。

    对于陈刘一行人的出现,这位方丈最尊崇智慧的存在并不意外。虽然方丈封闭山门,但瀛洲与蓬莱不同的抉择现如今的天下大势,他都略有耳闻。

    当然,道缘和尚的插入,他也有些惊讶。

    他对那位名为阿妙罗的老者说道:

    「且去看看。」

    「是。」

    山脚下,陈刘没有朝圣的目的,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刻意的讲究。

    陈刘拿出了之前又去集市买来的糕点零嘴,递给了太娲。

    当阿妙罗重新会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吃下了不少东西,单方面地与太娲有说有笑。——她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总觉得状态反应有些不对劲。

    正当陈刘打算深入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饮刀风歌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灯芯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灯芯糕并收藏饮刀风歌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