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情况与当地吏治。

    皇族与礼部、护卫军直接入江宁,会面淮南王。

    「突然无人可用了,呜呼哀哉。」

    白九与幽兰的离开,意味着陈刘大概是需要孤军奋战了。

    江淮对于陈刘来讲,显然是人生地不熟,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摸索。

    陈刘最后只跟他们说了一声: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传信过来。」Z.br>

    「好。」

    江宁城,乃是江淮乃至整个江南最大的城市。

    六朝古都,风韵更甚当年。

    江河交汇,紫金山落,朱雀桥多芬芳,乌衣巷更有斜阳日照。

    历史底蕴即使与京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相比,也不遑多让。若是比之商贸经济,那便尤有胜之。

    江南经贸的核心,便在于江宁一城。

    大梁赋税,十之六七来自江南,江南赋税,十之六七来自江淮,江淮赋税,十之六七,便来自江宁。

    天下商都虽然不少,但在今日的大梁,却少有可以与江宁比肩的城市。

    如此重要的地方与复杂的商贸往来,又加之淮南王的存在,所以当地的主官并不是什么知州了,而是朝廷特派的江南总督于澍棠。

    他年纪不算大,正值中年,也算是年富力强。

    这位江南总督也颇受信赖,总揽江宁及周边的政务与财政,并能节制军队,乃是二品大员,与六部尚书同列。

    大梁官制,一品的品阶更多是地位与名誉的象征,并无实际的意义。

    文官方面,文华殿、文渊阁等首席大学士可至一品,武将官拜大将军时,可以授予一品官衔。

    至于内阁的品阶就十分混乱了。

    内阁阁老的地位权力更多依赖于皇帝陛下的信任。

    六品为底,上不封顶。

    曾经便有六品的太学博士进入内阁,最高则是大梁有史以来,仅赐予过一位外姓人的武将最高衔:天策上将!

    于澍棠的身份位置,若是在京都,必然是能入阁的。

    他没有准备太多的迎接准备,比较简朴。

    除了将闲杂人员清退,便只带了总督府的几位副官前来。

    「于大人。」

    「太子殿下。」

    李晚对这位江南总督还是相当的满意的。

    只不过就是他这人有点轴。

    他的能力当上六部尚书绝对没有问题,甚至于海首辅都问过他有没有兴致入阁,大有将其培养成下一任首辅的想法。

    只不过他有些嫉恶如仇了,甚至比御史台的那些嘴皮子官还要难听一些。

    这自然导致了他与大部分的京官相处并不如何,甚至是于海首辅也曾被他气的吹胡子瞪眼。

    若不是他着实为官清廉,能力也确实超群,早就被人给找机会弹劾了。

    皇帝陛下当年也无奈,便将他外放到江淮,打算先磨一磨他的性子。

    性子确实也磨损了些许,但仍然爱较真。

    政绩是不错的,名声更是斐然,但却很少人愿意在他手下做事。

    简而言之就是事多钱少,只够三餐温饱。

    唯一让大家愿意挨下去的就是:但凡是于澍棠手下的磨砺过的官员,都会被吏部着重培养。

    于澍棠自己虽然已经不是京官,但被誉为是朝廷中枢主官的培养人,甚至被戏称为「小吏部」。

    「本宫好不容易才来一趟,于大人不请客吃个饭?」

    「家中有珍珠翡翠白玉汤,殿下觉得如何?」

    「又啃白菜梆子?」

    李晚去过一次当年还是京官的于澍棠的府邸,吃的就是这珍珠翡翠白玉汤,也就是白菜梆子炖豆腐。

    「要不殿下带块肉来?」

    于澍棠仿佛没有什么君臣之别,就这么直白地调侃李晚。

    太子爷也不介意,大笑了几声,指着他说道:

    「于大人啊于大人,你还真是和没有一点改变啊。」

    于澍棠拱了拱手,笑着没回话。

    之后太子爷还真没有直接去淮南王府,而是去了于澍棠的私宅,带了半扇猪肉。

    除了剑师随行之外,其他人便在城门口分开。

    六部官员与钦天监术士四散,前往其他江淮各区。

    八王爷、湘王、李棣成、墨黎等人则被禁军护卫下进入江宁城。

    「那于澍棠大人和太子殿下关系很好?」

    陈刘坐在公主殿下的车架上,对这位于大人有些感兴趣。

    从来没有见过与太子爷如此交好的人物。

    他们的关系若是其他官员见了,大概是会惊掉下巴的。

    陈刘觉得在这个时机放下淮南王,去于澍棠的私宅,实在有些微妙。

    「是啊。皇兄与于大人算是同门的,他们一同师承国子监前任大祭酒,扶昂。」

    墨黎也和于澍棠见过面之后,回来听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饮刀风歌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灯芯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灯芯糕并收藏饮刀风歌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