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的话,去这里进修是不错的。

    至于民间办学的话,魁首便是今日他们要去的上林学宫。

    上林学宫的传承虽然晚于书院,但早于国子监。

    不过上林院内的学问却不止于儒家学问,而是兼容并包,内含诸子百家,思想争鸣。

    这也是陈刘最看重的一点。

    不过真正的上林学宫的位置在齐鲁之地,长安城内的只是一处分学学宫。

    “我曾去过,与他们的祭酒问过礼,还得过上林先生的名号。”

    听到去这里,沈言也有些惊讶,不由得回想起了当年的经历。

    陈刘听此也有了兴趣,便赞叹道:

    “原来先生就在眼前,是我眼拙了。”

    “你今天怎么这么古怪?”

    “应该是想起下午又要去挨打,有些开心。”

    “……”

    想了想,陈刘又问了问当年她去学宫时的经历。

    正常一些的陈刘,还是让沈言有分享欲的。

    她当年来到齐鲁之地,上林学宫,其实是佛陀吩咐。

    “当年儒家与佛门辨理,正如火如荼。道门的南华先生,倒是坐在一旁看戏,好不自在。”

    “那你是去帮忙的?”

    “不。佛陀担心双方打起来,让我去拉架的。”

    “……”

    看来这佛陀,即使成为了一门之长,人世间的绝顶,也仍然是个有趣的人物。

    陈刘想了想,说道:

    “也是,夫子动怒了也喜欢搞一些匹夫一怒,流血五步的事情。”

    幸亏那一次,并没有打起来。

    看戏的南华先生,并不是真的看戏,双方闹到某个程度,他就进去打个圆场。

    等第二天,再接着辩。

    “道门不参与?不一般都是三教辩理吗?”

    沈言摇了摇头,她也不记得是什么原因了。

    自从有一次的辨理之后,道门就鲜少参加了,大多时候都是旁观者和和事佬。

    “那那一次谁赢了?”

    “他们那边人有些多,还有书院的人出面,略胜一筹。”

    听得出来,沈言其实有些不服。

    不过陈刘却知道,这其实是地利之便。

    大梁官学是儒学,在这里自然很难斗得过儒家的。如果放在西域佛国,那儒学便是半分机会都难有。

    除了某一次,儒圣上了灵鹫山。

    “你的先生之名呢?”

    这上林先生,陈刘也从四方馆报刊上看到过,乃是上林学宫最高的荣誉头衔,给出去可不简单。

    从古至今,整个天下能得到上林先生名号的,当世只有九九之数。

    八十一位先生,可以说是学界、思想界最受人尊崇的存在。

    “具体的不记得了,好像是围棋、烹茶煮酒还有什么得了第一。”

    陈刘自然是不吝赞美之词。

    从无数学者高人当中脱颖而出,可不简单。

    白莲菩萨那是真学问,陈刘只不过会一些摘抄的本领。

    ……

    城南最南,靠着一处小山,名为太阿。

    据说乃是上古名剑之名,剑身宽厚,坚韧威猛,另外剑气绵长,可纳天地之气。

    太阿剑恰合儒家之礼,法家之威,又有道法自然之意,符合上林学宫的办学宗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至于城南,也是一般人家聚居生活的地方。

    城北为皇城,城东为贵族,城西也是有钱人家。

    城南虽然也是天子脚下,比之其他地方自然是富贵,但比京城其他方位还是弱势许多。

    不过,上林学宫本就是民间学府,所以这城南太阿山,便是上林学宫在京的落所。

    或者说,整座小山,都是上林学宫。

    陈刘赶着马车来到此地之时,已是日上三竿。

    学宫门口,古朴庄严,上悬的匾额,乃是先帝赐予,匾额上题写的“上林”二字,也是先帝亲笔所书。

    门口摆放的两尊肃穆的石狮子,很快就吸引了小豆丁的注意力,她猛地就从马车上窜了下去。

    陈刘也不管,只是将沈言扶了下来。

    “在下张澄,不知这位夫人,来此所为何事?”

    看到门口出现的俏丽美人,值守的书生连忙走了过来问候。

    不过毕竟求学多年,总不至于在人前失礼。

    一眼看去,谁是主子,谁是仆人,自然一目了然。

    张澄直接对着沈言躬身行礼。

    “我来此是为了替我家小妹请个先生启蒙。”

    见陈刘被当作了马夫,沈言自然暗自偷笑。

    随后她又从身上拿出了一块温润的玉牌,递给了张澄,让他进门与学宫的主事通报一声。

    张澄没见过上林先生的身份玉牌,一时之间有些犹豫。

    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饮刀风歌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灯芯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灯芯糕并收藏饮刀风歌行最新章节